爸爸帶多動癥兒子從湖南徒步去山東,計劃走1000公里:爸爸帶多動癥兒子從湖南徒步去山東,計劃走1000公里10月10日,余先生帶兒子的徒步行程已進行到第10天,他的目標是從湖南慈利一
10月10日,余先生帶兒子的徒步行程已進行到第10天,他的目標是從湖南慈利一直走到山東聊城,總行程將超過1000公里。已抵達湖北當陽的余先生告訴記者,他兒子有多動癥,徒步是為了鍛煉孩子各方面能力,徒步對孩子成長有幫助。
余先生是湖北人,早年在深圳工作,兒子小景今年9歲,在六七歲時查出有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即人們俗稱的“多動癥”,這些孩子也被稱為“A娃”。和同年齡的孩子比起來,兒子學習很困難,脾氣不好,身體協調性也差。兩三年前兒子被查出有多動癥后,余先生就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兒子,陪孩子做康復和治療。
今年3月,余先生為孩子辦理手續休學一年。9月,他們到湖南慈利進行了一次康復特訓,特訓結束后,10月1日,他正式帶著兒子實施徒步計劃,一起徒步的有另外幾名孩子及兩位家長。之所以將山東聊城作為目的地,是因為其中一名孩子住在聊城。徒步一方面是為了鍛煉孩子們的身體,另外也是幫助孩子提升抗壓、專注等方面的能力。
余先生介紹,孩子們每天會徒步約25公里,一般從早上八點出發直到太陽下山,一周徒步六天休息一天,孩子們此前都做過徒步訓練,每天走約25公里難度不大。沿途,另外兩位家長會全程陪著孩子,保障安全。余先生則開車作為保障,遇到諸如下雨、孩子體力不支等情況,他就讓孩子們上車。
他還會駕車沿途設立臨時“補給站”,讓孩子們喝水休息,中午和晚上,他負責找餐館、訂旅店。休息日,大家也會去景點旅游,幾天前他們剛去參觀了三峽大壩。

記者在余先生發布的視頻中看到,徒步時,三個孩子背著背包,身穿反光背心,手拿登山杖,在家長的陪伴下結隊而行。小景長得虎頭虎腦,他笑的時候眼睛會瞇成一條縫,要是走累了追不上同伴,他也會蹲在地上大哭,耍性子說不走了。
小景告訴記者,每天徒步有時候好玩,有時候不好玩,路上遇到最好玩的是和村民家的小奶狗和小奶貓一起玩。
一行人沿途遇到了很多暖心事。有餐館老板給他們送水果,有辦喜事的村民還邀請他們一起吃席。路過村委會,村干部也準許余先生停車,晾曬衣服。
“過段時間,我也會讓兒子學習功課。”余先生說,“多動癥”的孩子學習特別困難,兒子雖然上三年級了,可連一年級的很多知識都沒搞懂。休學后,兒子是利用教學軟件學功課。目前徒步剛開始,他打算等兒子適應了以后,再讓兒子學功課。
對于這次徒步,余先生認為可以幫助孩子,會鍛煉孩子的身體、毅力、耐力、專注力。他表示,“多動癥”的孩子需要進行長期的康復和治療,但他相信家長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去幫助孩子,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不會太差。這次徒步結束后,他會利用兒子休學的時間,繼續帶著兒子四處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