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寧夏十大地方特色美食_寧夏舌尖上的傳統美食_寧夏美食推薦:寧夏十大地方特色美食名單如下:枸杞、黃芪、甘草、紫蘇、板藍根、黃精、清蒸羊羔肉、燴羊雜碎、蒿子面、丁香肘子,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寧夏十大地方特色美食名單如下:枸杞、黃芪、甘草、紫蘇、板藍根、黃精、清蒸羊羔肉、燴羊雜碎、蒿子面、丁香肘子,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枸杞是商品枸杞子、植物寧夏枸杞、中華枸杞等枸杞屬物種的統稱,又叫做茍起子、甜菜子、杞子、紅青椒等。它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材,中藥枸杞子質潤甘補,平而偏溫,歸肝、腎、肺經。善滋補肝腎而明目,治肝腎陰虛、視力減退;能滋潤肺陰而止咳,治陰虛咳嗽。枸杞子入藥部位的性狀特點:呈類紡錘形或橢圓形,表面紅色或暗紅色,頂端有小突起狀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果皮柔韌,皺縮;果肉肉質,柔潤;類腎形,扁而翹,表面淺黃色或棕黃色。氣微,味甜。查看詳細
中藥材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莖,三萜皂苷類和黃酮類等成分,具有益氣補中,祛痰止咳,解毒,緩急止痛,緩和藥性的功能;常用于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甘草入藥部位的性狀特點:甘草根呈圓柱形,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有的有裂隙;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脹果甘草根和根莖木質粗壯,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查看詳細
中藥材黃芪又叫北芪、綿芪、綿黃芪、黃耆等,是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黃芪入藥部分的形狀特點是:呈圓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較粗;表面淡棕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或縱溝;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放射狀紋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狀,黑褐色或呈空洞;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的功效。查看詳細

黃精,又名雞頭黃精,雞頭根,黃雞菜,老虎姜,仙人余糧,氣精等,是百合科植物滇黃精、黃精或多花黃精的干燥根莖,主產于貴州、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黃精含有多糖、皂苷類、黃酮類等成分,既滋陰潤肺,又補腎益精,還補脾益氣,為滋補之良藥,善治肺腎兩虛、氣陰兩虛諸證。黃精多煎汁服用,也可煮粥或煲湯用,但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需要按照醫生的囑咐服用。查看詳細
紫蘇,別名桂荏、白蘇、赤蘇等,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于中國,已有2000多年種植歷史,分布范圍廣。紫蘇內擁有特有的活性物質和營養成分,可作藥用、食用、油用,作香料用等,經濟價值較高,是一種多用途植物。其中紫蘇入藥部分以莖葉及子實為主,葉為發汗、鎮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劑,有鎮痛、鎮靜、解毒作用,治感冒;梗有平氣安胎之功;子能鎮咳、祛痰、平喘、發散精神之沉悶。紫蘇葉可供食用,和肉類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查看詳細
中藥材板藍根又叫大青根,靛根,藍靛根,菘藍,草大青等,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板藍根入藥部位的性狀特點:呈圓柱形,稍扭曲;表面淡灰黃色或淡棕黃色,有縱皺紋、橫長皮孔樣突起及支根痕;根頭略膨大,可見暗綠色或暗棕色輪狀排列的葉柄殘基和密集的疣狀突起;體實,質略軟,斷面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氣微,味微甜后苦澀。據了解,板藍根含有生物堿類成分、氨基酸類成分、喹唑酮類成分、有機酸類成分;還含靛玉紅、靛藍、羥基靛玉紅、谷甾醇、腺苷、丁香苷、落葉松樹脂醇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查看詳細
清蒸羊羔肉是一道著名小吃,流行于同心、海原一帶,許多餐館都有制作。寧夏羊羔肉細嫩鮮美,沒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選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長方形條,用清涼水洗凈,擺在碗內,放上生姜、大蔥、大蒜;再放上幾粒生花椒,上籠蒸30分鐘左右;然后扣至湯盤內上桌,配以醋、蒜汁、鹽等調料佐食。查看詳細
燴羊雜碎又稱,“羊下水”或“羊下腳”。在我國食饌中,有“下水不上宴”之俗,至清代繼“滿漢全席”之后興起的“全羊席”,或曰“全羊大菜”問世,始以改觀。羊下水本來不是被人們重視的東西,但經廚師的精心烹制,對帶有關鍵性的羊肺處理加工得特別仔細,所以下腳料變成了美味佳肴。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既是風味小吃,又是宴席上人們喜愛的傳統名肴。查看詳細
丁香肘子又稱燎毛肘子,是銀川的特色風味食品。其味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軟爛適口,味道醇厚,是銀川市的一道傳統名菜。肘子先經燎毛、刮洗后,皮凈質潔,然后經白煮、上色、改刀、定碗、籠蒸、澆汁。每道工序的操作十分精細,加上選料講究,調料中的丁香濃郁襲人,風味獨特。丁香肘子因在烹調時加入了輔料丁香而富有特殊的香氣,為廣大食客喜愛,人們最喜歡在“貼秋膘”時食用。查看詳細
蒿子面是中寧縣民間特色風味小吃,已經流傳了360多年。蒿子面清爽可口,余味悠長,具有健胃、清熱的功效,制作工藝獨特,用料考究,還蘊含“寄托情思”“祈福安康”等意義。按照傳統,大年初七,家家都吃蒿子面,名曰“拉魂面”;新婚夫婦結婚第二天,要吃蒿子面,名曰“喜慶面”;給小孩過滿月和百日,吃蒿子面,名曰“吉利面”。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