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餐桌上的“害人精”嗎?帶你了解真正的味精:寡淡無味的菜,加一點味精就變得特別鮮美。近來,味精的危害被傳得沸沸揚揚,很多市民不免擔心味精吃多了對身體有害。那么,味精真的是餐
味精是餐桌上的“害人精”嗎?帶你了解真正的味精
味精真是種神奇的調味品,再寡淡無味的菜,加一點味精就變得特別鮮美。但是,為什么最近味精卻被黑的那么慘?
從小就覺得,味精真是個好東西
這種神奇的調味品有種魔力,再寡淡無味的菜,加一點味精就變得特別鮮美。
但是好像近幾來,大家都對味精很排斥,關于味精的“黑幕”也頻頻在朋友圈和微博轉發:
《可怕!味精高溫加熱會致癌!》
《你還在吃味精嗎?味精導致高血壓!》
《味精導致頭暈、手腳麻木你有“中餐館綜合征”嗎?》
《傷腦的味精你家做菜還在放嗎?》
《不孕不育居然是味精惹的禍!》
危言聳聽的標題,貌似權威有理的解讀,讓味精的名聲越來越差。據央視一項調查顯示,超半數消費者對味精有抵觸心理。其中多數消費者表示,因為味精中含致癌物,可問到時何種致癌物時,消費者又答不上來……
問題來了,味精到底是什么?它對身體真的有害嗎
廚房里親切而又陌生的「味之素」
說起味精的發明,純屬一種偶然。1908的一天中午,本帝國大學的化學教授池田菊苗坐到餐桌前。
由于在上午完成了一個難度較高的實驗,此刻他的心情特別舒展,因此當妻子端上來一盤海帶黃瓜片湯時,池田一反往常的快節奏飲食習慣,竟有滋有味地慢慢品嘗起來了。
池田這一品,竟品出點味道來了。他發現今天的湯味道恃別的鮮美,一開始他還以為是今天心情特別好的緣故,再喝上幾口覺得確實是鮮。“這海帶和黃瓜都是極普通的食物,怎么會產生這樣的鮮味呢?”池田自言自語起來,“嗯,也許海帶里有奧妙。”職業敏感使教授一離開飯桌,就又鉆進了實驗室里。他取來一些海帶,細細研究起來。
原來昆布(海帶)湯蒸發后留下的棕色晶體,就是谷氨酸。這些晶體,嘗起來有一種難以描述但很不錯的味道。這種味道,池田在許多食物中都能找到蹤跡,尤其是在海帶中。池田教授將這種味道稱為“鮮味”。
谷氨酸是一種普遍的氨基酸:人體自產谷氨酸,它主要以絡合狀態存在于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如蘑菇、海帶、西紅柿、堅果、豆類、肉類,以及大多數奶制品。部分食物中的谷氨酸以「自由」形態存在;并且只有這種自由形態的谷氨酸鹽能夠增強食物的鮮味。西紅柿、發酵的大豆制品、酵母提取物、某些尖奶酪,以及發酵或水解蛋白質產品(如醬油或豆醬)所能帶來的調味作用中,部分歸功于谷氨酸的存在。
在此之后,被稱之為“味之素”的味精誕生了。簡單來說,味精就是谷氨酸鈉的結晶。
將味精用水稀釋3000倍,依舊可以嘗到鮮味,而食鹽400倍、蔗糖200倍就已品嘗不出味道。
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種人工化學合成品,其實它和醋、醬油一樣,是以玉米等谷物為原料,經生物發酵后提取、精制而成的調味品:使用經過挑選的谷氨酸微球菌菌株,在培養基中生產谷氨酸。這些細菌通過其所能分泌谷氨酸的能力進行篩選。之后谷氨酸從液體培養基中被分離出來,提純,制成其鈉鹽,谷氨酸鈉。
味精真的能給健康帶來很多“麻煩”嗎
我們來逐條分析一下,朋友圈關于味精的那些傳言吧:
1、高溫下使用味精致癌?No!
經科學家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但是研究證明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并沒有危害,更不用說是能致癌了。所以味精致癌,毫無疑問是謠言。
但是,焦谷氨酸鈉沒有味道,所以如果說高溫下使用味精,唯一的害處可能就是菜吃起來沒有那么鮮美了。
2、味精傷腦?No!
谷氨酸有刺激大腦興奮的作用。
腦組織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它氨基酸,故谷酰胺可作為腦組織的能量物質,改進維持大腦機能。谷氨酸作為神經中樞及大腦皮質的補劑,對于治療腦震蕩或神經損傷、癲癇以及對弱智兒童均有一定療效。
說味精傷腦,顯然是不靠譜的。
3、吃味精導致中餐館綜合征?No!
1968,《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了吃中餐的奇怪經歷。大致是說開始吃中餐之后15到20分鐘,后頸開始麻木,并開始擴散到雙臂和后背,一般持續兩個小時左右。這篇文章引發了世界性的對于味精的恐慌,被稱之為“中餐館并發癥”。后來有一些針對“中餐館并發癥”的研究,但是無法證實它的存在。不過,基于“沒有證實不代表不存在”的莫須有懷疑精神,這個故事很快廣為流傳,但是針對它的研究也就沒有人關注了。
也有證據表明,這種癥狀實際上是對味精過敏,不具有普遍性。
4、味精是高鈉食品?No!
一聽到味精是谷氨酸鈉,很多人肯定就在想:現在提倡低鈉飲食,味精吃多了肯定會導致高血壓和心臟病!
其實不然,食鹽之中鈉離子的含量大約在40%左右,但是谷氨酸鈉則更低只有12%,差不多只有食鹽鈉離子的三分之一。

所以某種角度上來說,吃味精比吃食鹽,更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5、味精沒有營養?Yes!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這是正確的,味精確實是對人體沒有直接的營養價值。
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鮮味,引起人們食欲,有助于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
谷氨酸鈉還具有治療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經衰弱、癲癇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適宜神經衰弱、大腦發育不全、精神分裂癥患者食用;適宜肝昏迷恢復期、嚴重肝機能不全者食用;適宜胃潰瘍及胃液缺乏者食用;適宜智力不足及腦出血后遺的記憶障礙者食用;適宜癲癇小發作及精神運動性發作者食用;適宜胃納欠佳,食欲不振者食用;適宜在菜或湯將熟時加入食用。
也就是說,味精雖然沒有營養,但是對人體并不是有害,甚至有一定益處的。
專家們如何看待味精
美國的FDA把味精歸入食品分類中最安全的「一般認為無害」(GRAS)一類。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把味精歸入「最安全」的類別。
歐盟委員會食品科學委員會確認對于味精的「每可攝入量」分類為歐盟體系最安全的類別「無定量」。
綜上所述,味精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可怕,它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調味品。至于為什么這么多人黑它,很多人認為,這都是一些其他調(ji)味(jing)品搞的鬼,純粹是商業炒作……
味精雖然無害,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
A:嬰幼兒
大量食用味精后,會使血液中的鋅轉變成谷氨酸鋅從尿中過量地排出體外,從而導致急性鋅缺乏。缺鋅會導致弱智、夜盲癥、性晚熟及成侏儒癥等情況。
B:哺乳期的母親
如果食用過量味精,大量的谷氨酸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從而導致嬰兒缺鋅。
C:肥胖者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顯示,味精可以促進肌肉和脂肪組織中的脂肪沉積,促進肥胖。研究同時發現,味精和脂肪都會促進肥胖,但對促進肥胖發生的機理不同,二者對促進肥胖形成方面存在著拮抗(相互削弱)的作用。
此外,有些患者醫生會建議低鹽、低鈉飲食的話,味精最好也不要吃。
總而言之,在吃這件大事兒上,適度適量永遠都是最靠譜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