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江陰農業催生新型經濟業態:本報訊農民公園碧草如茵,龍西湖畔嫩枝吐綠,幸福園內游人如織……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百里畫廊般的美麗風景吸引了四方游客前來觀光。作為
本報訊 農民公園碧草如茵,龍西湖畔嫩枝吐綠,幸福園內游人如織……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百里畫廊般的美麗風景吸引了四方游客前來觀光。作為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華西村走出了一條以“農業游、工業游、教育游”等特色旅游路線為主的旅游發展之路,年均接待海內外各地游客超過200萬人(次),旅游業已經成為華西的五大支柱產業之一。華西村,是江陰創新機制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農業在江陰只占GDP的1.58%,但73萬農民的收入決定著江陰幸福指數的高低。江陰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鼓勵支持“三資”大規模投資發展高效農業,把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與旅游觀光農業相結合,使以前“養在深閨人不識”的農業成為催生新型經濟業態的“酵母”,眼下農業旅游經濟“接二(工業)連三(三產)”正在江陰蓬勃興起。
2025年,原來開工廠的費劍英帶著全部家產來到徐霞客鎮,6年多時間里,把一片光地發展成集科研、生產、貿易、旅游、科普于一體的復合型生態農業企業———九州果業有限公司。如今,這里出品的綠色食品占無錫全市的四分之一。目前,江陰市已經形成了一批以展示優美鄉村、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的觀光型農業園區、以現代高科技手段建立的農林生產、科普、教育基地和以展示農村原生態的生活環境、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的休閑型農家樂園80多家。其中,華西農林科技示范園、江蘇九州果園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去年該市實現農家樂餐飲、垂釣、農產品銷售收入近4億元。
不少農業企業在發展中成功“嫁接”了工業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從資金投入、企業內部管理到市場銷售,無一不是現代化企業管理流程。不僅有效解決了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問題,更導入了先進的工業經營理念,為現代農業旅游經濟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截至目前,江陰“三資”投農已近45億元,“三資”投入農業企業近200家,經營面積超過8萬畝,農業規模經營比例達73%。江陰還通過企業化運作、園區化管理、專業化開發、規模化經營,把零散的田塊進行綜合整治,加快推進萬頃良田工程,再造現代“魚米之鄉”。
農業旅游經濟的發展改變了江陰農民的就業方式,為廣大農民特別是中老年農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讓他們的收入更有保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市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上的農業企業已累計吸納農村勞動力2.6萬人,農業旅游經濟富民的同時,還改變城鄉面貌,江陰的綠化面積正以每年4萬畝的速度遞增。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