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營農業企業“走出去”,構建全球糧食安全新格局:新京報訊(記者劉歡)3月5日,新京報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晨光生物董事長盧慶國表示,我國民營農業龍頭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已具備較
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農業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隨著國內耕地資源緊張和農產品增產壓力加大,支持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通過充分利用國外豐富的農業資源,構建多元化供應鏈,不僅能夠緩解國內資源瓶頸問題,還能增強我國在全球糧食市場中的主動權。
在全球化背景下,支持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建立海外糧食及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通過充分利用國外豐富的土地和水資源等農業資源,不僅可以彌補國內資源不足,還能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多元化保障。同時,在當前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的背景下,構建多元化的農產品進口渠道,有助于分散供應鏈風險,增強我國在全球糧食安全領域的主動權。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糧食和農產品安全始終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然而,國內耕地資源有限,增產空間逐漸收窄,資源瓶頸問題日益凸顯。在這一背景下,支持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不僅能夠有效利用國外的農業資源,還能通過構建海外生產基地,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民營農業企業“走出去”不僅能為企業拓展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份額,還將帶動東道國農業發展,促進當地就業和經濟增長,實現互利共贏。此外,在國際競爭的舞臺上,企業將面臨更高的技術標準和更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將倒逼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提升管理水平,增強品牌影響力,從而全面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為支持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需要制定科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通過明確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區域布局,結合我國農業發展需求和國際農業資源分布情況,科學規劃海外投資方向。同時,加強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圍繞糧食和特色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布局。
為了增強企業“走出去”的動力和信心,需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設立農業“走出去”專項資金,對企業在海外購買土地、投資建廠、開展農業項目、建設基礎設施等給予補貼。同時,還要加大金融和保險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機構為“走出去”的農業企業提供長期優惠的貸款服務,降低企業成本和風險。
總結
通過支持民營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不僅能夠有效緩解國內糧食資源壓力,還能提升我國在全球糧食市場中的競爭力。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加強財政金融支持、強化政策保障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未來,民營農業企業在海外的發展將為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同時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更多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