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獲國家專利:浙江首座2兆瓦光伏電站已正常運行8個月,余杭供電局的一項國家專利讓太陽能轉變為70萬千瓦時的電能,并順利進入國家電網。這項國家專
浙江首座2兆瓦光伏電站已正常運行8個月,余杭供電局的一項國家專利讓太陽能轉變為70萬千瓦時的電能,并順利進入國家電網。這項國家專利真正開掘了我國發展綠色新能源的潛力。
近年來,我國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快速發展,發展新能源的技術已逐步成熟。然而,這些“綠色電能”怎樣才能順利進入國家電網,讓全社會共享?因為國家電網是一個嚴密的電力運行系統,不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造成故障,嚴重影響電網正常運行。目前,這是一個十分棘手的技術難題,在中國尚無技術依據。
去年5月,浙江省政府決定在杭州市余杭區境內的錢江開發區建設全省首座光伏電站,項目一期工程為2兆瓦,二期工程為6兆瓦。
建設光伏電站,開啟了浙江向太陽能要電的先河。為此,余杭供電局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對光伏發電站相關技術,如何安全、可靠并入國家電網等課題開展研究。
參加該項目技術攻關的工程技術人員,針對光伏發電站并入國家電網的實際運行特點和光伏逆變器并網運行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利用PSCAD/EMTDC電力系統電磁暫態仿真軟件建立了仿真模型,結合理論分析對并入國家電網的光伏發電站公共連接點的電壓及頻率波動特性、接入變電站的饋線電流、公共連接點電壓的諧波檢測等四個方面特性進行了詳細研究,制定了《PSCAD/EMTDC技術的光伏并網發電分析研究與應用》一套解決光伏發電并網問題的有效辦法,該項目研究成果領先國內水平。同時,該項目《公共耦合節點諧波源檢測系統》研究獲國家新型實用專利。
據悉,該項專利確保了浙江首座2兆瓦光伏電站運行8個月來所提供的70萬千瓦時電能全部安全、可靠地進入國家電網。據測算,如果采用燒煤發電70萬千瓦,相當于燒掉標準煤252噸,排放二氧化碳66噸之多,二氧化硫2100多公斤。
更多光伏發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光伏發電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