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前景分析: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轉換,就是利用光伏效應,使太陽光射到硅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光電轉換產業
利用太陽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轉換,就是利用光伏效應,使太陽光射到硅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以硅材料的應用開發形成的光電轉換產業鏈條稱之為“光伏產業”。2025年光伏產業發展前景如何?一起來關注一下。
政策是光伏革命的重要推動力。2025年,光伏產業獲國家大力扶持。在國家能源局下發的《202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全年新增光伏建設目標為17.8GW,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及全部自發自用地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將不限制建設規模。
分布式光伏迎來新轉折 光伏發電前景看好

隨著國家對新能源產業的大力發展,以光伏為主新能源產業快速崛起,并在國內展開分布式光伏的建設。目前,我國各省市積極引進新分布式光伏,加快新能源建設的進程,促進新能源結構的調整。
據數據顯示,目前發布2025年年報的上市光伏企業中七成業績飄紅,其中三成凈利潤增長率超100%,而阿特斯、晶澳、晶科等在美國上市的光伏巨頭業績更是靚麗,凈利潤增長率均在200%以上。這充分說明光伏業發展態勢良好。
國家斥資擴充市場規模
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202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全年新增光伏建設目標為17.8GW,比去年實際完成量提升68%。作為光伏發展的重點,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及全部自發自用地面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將不限制建設規模。
業內人士認為,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國光伏業已處于風口上,2025年將進入強勁周期,光伏電站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建設將迎來盈利拐點,并拉動整個產業鏈受惠。倘若以光伏電站每瓦8.5元計算,2025年的光伏終端市場將擴充約612億元的投資規模。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光伏發展前景報告。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發展并不如人意的分布式光伏獲得額外優惠,將迎來發展拐點。除了配額無上限,方案還鼓勵各地區優先建設以35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東北地區66千伏及以下)接入電網、單個項目容量不超過2萬千瓦且所發電量主要在并網點變電臺區消納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
由于屋頂分布式電站的不設上限,使得有可能2025年的裝機容量超過17.8GW。從2025年到2025年,光伏發電產業每年平均直接投資將超過1200億元,其中至少有650億元以上的直接投資投向上游產業,而電力電氣設備則每年大約有200億元的份額,此外帶動農業投資超過150億元,其余電網建設、建筑材料等行業也將受益。
分布式光伏發展提速
國家能源局上個月下發的《關于下達2025年光伏發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直面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瓶頸,成為業界熱議的焦點。作為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光熱創新綜合利用的領導者,中海陽能源集團董事長薛黎明認為,該通知的下發將有助于推動智能化分布式光伏的推廣和普及,并將大大提速中國能源互聯網的發展進程。
根據國家能源局下發的實施方案,2025年全國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要達到17.8GW的目標,各地區2025年計劃新開工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的總規模,不得超過下達的新增光伏電站建設規模,但對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卻不限制建設規模,項目建成后即納入補貼范圍。顯然,從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頂層設計來看,國家相關部門非常希望為分布式光伏找到落腳點,而普遍看好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則被寄予厚望。
光伏產業發展前景甚好
2025年,國家電網公司農電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深入研究農村地區小型光伏等分布式能源農網,增強電網科技支撐。據以江蘇海門光伏發展為例,到目前為止,海門已有兩家企業、兩戶居民用上了清潔的光伏電。
隨著國家電網公司一些列好政策的出臺,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光伏發電項目的發展。去年12月10日,廣西佳鋁實業海門廠區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投運,利用廠房屋頂面積2.61萬平方米,裝機容量2兆瓦,該企業因此成為海門市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企業。
通過對光伏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可知,光伏產業的發展成為新能源領域最具發展的行業。為促進光伏產業順利展開,國家能源局聯合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臺了《支持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服務的意見》,在貸款年限和利率上都給予了優惠措施。另外,供電企業對居民、企業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開通了綠色通道,只要符合安裝條件,居民只需帶上身份證,填寫申請表,供電公司就會受理,而且還會派出專業人員協助施工。
從長遠戰線上解決了光伏行業融資與服務的后顧之憂。如今,光伏產業的發展以分布式光伏利用較大,由于各省市地區的地理環境的因素,光伏產業建設主要以分布式光伏發展為主,充分利用屋頂空間進行新能源建設。
分布式光伏的發展具有小而利用率高的特點,在我國光伏產業建設中,光伏行業的發展需要不斷推進分布式光伏的進程。合理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在我國西部地區建設大型光伏發電項目,在人口密集區展開分布式光伏的發展,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促進能源結構的調整,逐漸改變依賴傳統能源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