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制鞋業加快求新變革步伐:制鞋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個產業總是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作為泉州市的傳統支柱產業,擁有大大小小制鞋企業4000
制鞋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個產業總是向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和地區轉移。作為泉州市的傳統支柱產業,擁有大大小小制鞋企業4000余家、年產量超過10億雙的制鞋業,如今也走到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關口。
細分市場避免同質化,精益生產向管理要效益,技術創新和品牌打造提升產品附加值……轉型升級,而不是簡單地轉移,泉州制鞋業求新變革的步伐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一雙鞋創造出一個大市場,泉州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經濟強市,仍然離不開制鞋業的貢獻。
精益生產告別低效率
在國輝公司二分廠的精益生產示范線上,綠色是這里的主旋律,過道每隔幾米就有一盆綠化植物,生產流水線上方也掛滿了綠色裝飾物,顯得生機盎然,但花園式工作環境還不是精益生產與傳統生產線的根本區別。絕大多數制鞋業的車間生產一般分為裁斷、針車、成型三個工序段,每個工序加工好的部件集中在一起,由專人搬運到中轉倉,清點數量、做好配套后再分到下一道工序生產,從原材料到成品下線至少要一個星期。而精益生產則將三個主要的大工序聯成一串,形成一條流暢的生產線。據介紹,該公司二分廠生產機臺改造后,生產效率比原來至少提高了30%,一些效率強的班組甚至可以提高50%—60%。
經過多年的精耕細作,泉州的制鞋行業有著品牌優勢和人力優勢,但是并不具備管理優勢,生產效率低下是不少中小制鞋企業的通病。生產是鞋企發展的根基,由于低效率的管理,導致眾多泉州鞋企浪費嚴重,制造成本的浪費成為許多企業增加利潤的攔路虎。有調查表明,晉江鞋企的成本浪費中,高達60%是來自物料浪費。控制成本,效率為王。找到生產成本控制的核心理念和管理方式,成了泉州鞋企的突圍之道,國輝、喬丹、八哥等多家制鞋企業從精益生產中嘗到了甜頭。而隨著精益生產在泉州制鞋業中方興未艾,精于細節管理的臺灣高管逐漸走俏,成為泉州鞋企招攬的主要人才。
更多制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制鞋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