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這么火_關于互聯網+體育你必須要知道: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在關注自己喜愛的體育賽事,同時,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培訓業、體育健身娛樂業、體育博彩業、體育用品制造業等等
什么是互聯網 體育
“互聯網 體育”是指以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為依托,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體育行業的發展之中,推動傳統體育行業的產業鏈、市場業態及商業模式等各個方面的顛覆性創新與變革,改造體育產業的演進模式和商業模式,提升體育產業的創新力、生產力和核心競爭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 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體育產業發展新形態。一句話概括:通過互聯網 的方法,解放生產力,推動傳統體育產業的全面升級,使之到達全新的境界。
我國體育消費市場目前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整個產業已細分出IP、用品、賽事運營、競猜、培訓、電商等行業,為未來體育產業發展構建生態基礎;體育消費升級勢不可擋。除了專業化、品質化的需求與俱增外,消費者對創新性產品的關注大幅提高,如減震跑步鞋、公路自行車、鯊魚鰭踏頻器等產品都獲得快速增長;場景化購物助推互聯網體育消費。比如最愛棋牌麻將的城市是成都、最愛沖浪潛水的是大連、最愛瑜伽的城市是上海、最愛戶外鞋服的是西藏;社交化運動成為新時尚。對于輕人來說,體育社交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超半數的運動者通過運動類APP、QQ、微信等渠道尋找有共同運動愛好的伙伴;創新智能化產品成為運動消費新增長點。
目前,我國人均體育消費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建設大背景下,“互聯網 體育”生態圈和產業鏈不斷完善與細化,我國互聯網體育消費前景將更加廣闊,“互聯網 體育”的發展方向也愈加清晰。
互聯網 體育的影響力
互聯網 實體、 智能穿戴、 社交、 大數據等等,這些都是與體育互動的形式,本質上,互聯網 體育,分為兩端,上游是圍繞體育賽事(我們簡稱賽事端)。因為賽事弘揚體育精神,這個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馬拉松的起源,它本身就是一種精神文化財富,除此之外,體育賽事緊抓經濟利益,古代羅馬競技場,今天的體彩、賽事周邊等,而且,若不是利益的驅動,一瓶價值0.3元成本的可口可樂,也不會大筆投資,并將廣告出現在各大賽場上。大賽作為全民共享、世界關注的內容生產源,這樣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就是它所與生俱來的。
另一端,在當前,互聯網 體育對于大眾而言,主要還是體現在全民健身方面(以下簡稱全民端)。全民健身是否被重視,是否有潛力,主要和經濟基礎密切相關。目前中國社會層面的消費升級已經很顯勢,消費也從滿足生存需求走向滿足發展的需求層面,按照國際通行的研究標準來看,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的時候,體育產業的發展會呈現一個井噴式的發展態勢,中國的體育服務開始走向普通群眾。除了GDP條件的滿足,此外還有中國政策的支持,2014國務院發布46號文件(文后詳解1),明確指出要2025將打造出5萬億的體育市場,著眼當下,正是體育事業的藍海激活階段。
體育賽事從國內到國際,都已經進入了白熱化的圈地運動中,資源的搶占,也就意味著下一步的戰略布局,就如在我們開篇提到的兩端中——賽事端,毫無疑問的被瓜分八九成甚至更多。BAT等互聯網巨頭這樣的動作,并非止于此,上游的賽事,好比功夫,雖然出拳需要迅猛有力耗費巨資,但是靶心明確,且居產業的上游,下一步,服務布局必將是從賽事端向下沉,利用賽事IP和用品來拉動整個產業。
對于處在基層需要的大眾而言,產業的拉動,賽事IP的發力所帶來的大規模變革還是有一定時間差的。因此在切分體育產業巨大蛋糕的策略上,新的創業公司快速反應,再加上對環境的分析與著力點顯得至關重要,且關乎未來。

給創業公司的建議
互聯網 體育的核心其實仍舊在線下,線上能做的事兒相對比較少,類似于資訊直播,大公司在做,創業公司買不起版權。
而創業者可以做的事其實是線上和線下結合的部分,比如說線上引流,線下活動的組織,健身等等,決定用戶去留的還是落地到線下的服務。
這也是體育創業公司不好拿融資的原因之一,因為它不像互聯網公司,只要產品用的好,用戶多就可以獲取到大量的用戶和VC的投資。在體育行業你既需要有體育相關的專業能力,又要有營銷推廣騰空,又要找到VC拿到錢的能力,這三個能力對一個團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雖然體育創業比想象中的難,但這個產業的向上趨勢非常明確,一個方面是大家開始有點錢了,第二個是經濟不是特別景氣,大家用錢的效率不如花在體育鍛煉高,時間和精力花在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會越來越盛行。
每個領域都有機會,選擇好的話快一點,選的差的話耐心等等。如果站在未來5往回看,現在是體育創業最好的早期進入的機會,現在進入要比今后進入成功概率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