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劇十大經典曲目_呂劇經典唱段盤點_好聽的山東呂劇選段:呂劇十大經典曲目名單如下: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苦菜花、三拉房、逼婚記、勿忘在莒、畫龍點睛、三打四勸、潘金蓮拾麥子、石龍灣,下面
呂劇十大經典曲目名單如下: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苦菜花、三拉房、逼婚記、勿忘在莒、畫龍點睛、三打四勸、潘金蓮拾麥子、石龍灣,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李二嫂改嫁》是中國呂劇作品,據王安友同名小說改編,作者劉梅村、劉奇英、靳惠新、王昭聲、張斌。劇本以樸素的語言刻畫了李二嫂的精神世界,“打場”一場李二嫂感嘆身世,“訂情”一場李二嫂對張小六表達愛情,都寫出了這個年輕寡婦深沉而熱烈的感情,其語言樸實,感情真摯,在觀眾心靈里引起激蕩。查看詳細

《苦菜花》是大型現代呂劇,1996年由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郎咸芬首演。該劇表現了以母親為代表的膠東婦女在抗日戰爭中承受巨大壓力,不屈不撓、舍身救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這部作品一經推出就深受觀眾喜愛,被譽為改革開放后最感人的呂劇作品之一,先后獲第八屆文華大獎、文華劇作獎、文華音樂創作獎、中國曹禺戲劇獎。查看詳細
《姊妹易嫁》是一部呂劇,主要人物是毛紀、張有望,講述的是素花、素梅是姊妹倆,素花自幼與牧童毛紀訂婚,長大后,因嫌毛紀貧窮,竟在迎娶之日,不顧舊日情義,拒絕前去完婚。素梅激于義憤,并感毛紀忠誠,愿代姐出嫁,在上轎時,她知毛紀已得中狀元,此時素花羞愧難當,后悔不己的故事。查看詳細
《三拉房》為山東兩夾弦、呂劇的經典劇目之一,其短小精悍,表現力很強。戲劇主要內容講的是丈夫要進京趕考,妻子郭素真為丈夫張文生收拾完行囊,突然想起一件事,主要描寫了夫妻兩人之間的感情和離別矛盾等。1959年10月毛澤東主席觀看了定陶兩夾弦《三拉房》劇目,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查看詳細
《逼婚記》是由趙瑞起執導,張萬真、高秀文、董硯萍、趙士榮、楊德君等主演,影片講述了明朝末年,國舅洪彥龍,在重陽節千佛山廟會上看中了濟南府有名才子蘭中玉之妹蘭貴金,要搶回府中成親,由于歷城知縣阻擋,蘭貴金才得以逃脫,隨后洪彥龍以賞菊吟詩為名,將蘭中玉騙進府中,逼其代妹應親的曲折故事。查看詳細
《勿忘在莒》是中國呂劇作品,主要講了春秋時期,齊國公子姜小白逃亡莒國途中,被其表妹秋己搭救,姜小白在秋己舍命相助下登上王位,不計前嫌,任用與之有一箭之仇的管仲為相國,始終“毋忘在莒”,終成霸業的故事。作品在2009年山東省優秀劇本評選活動中被確定為“山東省十大劇本”,且曾獲中國戲劇文學獎全國優秀劇目綜合獎和單項獎,在戲曲界享有盛譽。查看詳細
《潘金蓮拾麥子》是一部呂劇傳統劇目,區別于古代四大名著《水滸傳》中的人物故事。該劇講述了清河縣天災武大郎偕妻潘金蓮去陽谷縣拾麥子,途中遇雨老爺廟和尚法空見潘金蓮貌美,邀其夫妻進佛殿避寒,欲行不軌,被潘金蓮識破,與武大郎奪門上路,行至漫洼遇強盜歪橫磚等四人欲搶潘金蓮,武大郎掄起鐵扁擔,打得四強盜跪地求饒。查看詳細
《三打四勸》又名《小姑不賢》,呂劇傳統劇目,由山東琴書演變而來,1910年由時殿元為主的共和班搬上舞臺,成為保留劇目。其講的是蘇玉娥受婆婆和小姑虐待,回娘家暫住,又被哥哥送回,婆婆嫌她回來太晚,見面就打,后小姑謊稱玉娥往鍋里下毒,逼哥殺妻。鄰居于婆將刀奪下,先勸長恩,后勸婆婆,再勸小姑,最后又開導玉娥,終使全家和好。查看詳細
《石龍灣》原作是個呂劇本子,山東沿海漁村石龍灣的年輕寡婦彩螺,在危急關頭藏養了犧牲在日偽槍下的烈士遺孤,八路軍羅司令,日偽勾結地方漢奸,利用宗規家法對彩螺百般折磨。面對要失節受辱、眾叛親離、墜石沉海的殘酷現實,彩螺毅然自污清白,冒認私生,拼救孤兒的感人故事。作品曾榮獲文化部頒發的文華新劇目獎、文華編劇獎、文華音樂創作獎、文華表演獎,還有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查看詳細
《畫龍點睛》是一部中國呂劇作品,編劇是孫悅遐,出品人是段雨強,藝術總監是郎咸芬。貞觀元年,皇帝李世民下詔書,命文武百官書寫治國條陳。中郎將常何身為武夫,不識句讀,路遇秀才馬周,命他代筆。馬周上書二十條款,提出整飭吏治。并畫一幅瞎龍,借常何之手獻給皇上。李世民由條陳、丹青發現賢才,微服改裝奔新豐縣尋找馬周的故事。《畫龍點睛》曾先后被改編成京劇、越劇、豫劇等多個劇種搬上舞臺。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