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十大最強坦克排名,T-34中型坦克排第一名:坦克在二戰期間被廣泛使用,也是當時最重要的地面武器之一。二戰期間交戰雙方坦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敵方坦克發展的影響。即在火力
坦克在二戰期間被廣泛使用,也是當時最重要的地面武器之一。二戰期間交戰雙方坦克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敵方坦克發展的影響。即在火力上要強于敵方坦克的火力,而在裝甲防護上要能對抗敵方坦克和反坦克武器的打擊。今天巴拉排行榜網小編為大家盤點二戰十大最強坦克排名,T-34中型坦克排第一名,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們一起往下看吧!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面對納粹德國的閃電戰,[bai]紅軍大規模裝備的t-34坦克及其改型功勛卓著,是紅軍最為可靠強大的裝甲力量,世界裝甲發展史上的封神之作。

虎式重型坦克是納粹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直至戰敗服役的一款重型坦克,從該型坦克服役開始,就一直活躍于蘇德戰場歐洲戰場的最前線,在歷次戰斗中,擊毀擊傷大量盟軍坦克,自重達56噸的虎式重坦在盟軍面前是十足的鋼鐵巨獸,對盟軍同時期服役的所有坦克造成巨大威脅,以至于一旦有盟軍坦克擊毀虎式,其車組便被稱之為“馴虎者”。
其光輝歷程以科爾松-柏林重型坦克旅和利沃夫獨立重型坦克團最為顯赫。科爾松-柏林重型坦克旅在攻克柏林時,頑強突破德軍,擊毀坦克、自行火炮60余輛,火炮200余門,摧毀機槍發射點270個,反攻階段。代表人物是IS-2坦克的炮長M·馬祖林上士。他一個人就擊毀擊傷21輛“虎”式坦克。為表彰馬祖林高超的射擊技能和勇敢精神,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他“蘇聯英雄”的稱號。
作為二戰時期德軍裝備的絕對主力坦克,[bai]四號中型坦克最初的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作戰,1939年,德國著名將領古德里安出版《注意!坦克》為坦克作為一型作戰武器投入戰爭的實際應用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四號坦克投入實戰提供了優于世界各國的戰術指導。在二戰期間,該型坦克先后改進為多種不同型號,包括突擊炮、自行反坦克炮等。因其可靠的性能和多樣的用途,被德軍士兵昵稱為“軍馬” 。
M4“謝爾曼”坦克,是美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制的一款中型坦克,其名字源于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軍名將威廉·特庫賽·謝爾曼,該型坦克在盟軍陣營中有著與蘇聯紅軍所裝備的“t34中型坦克”幾乎相同的重要地位。該坦克從1942年開始批量生產裝備盟軍,截至戰爭結束,共生產了近五萬輛,是二戰中產量最高的坦克之一,占美國占時生產裝甲車輛總數的幾乎五分之一。
科京-伏羅希洛夫坦克是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初期裝備部隊的重型坦克,該坦克1938年在設計師科京的建議下在SMK重型坦克為基礎的新型單炮塔重型坦克,該坦克初期型號裝備1門76.2毫米坦克炮和1挺并列機槍,另有1挺機槍裝在炮塔后部,在蘇芬戰爭與衛國戰爭初期表現十分優秀,成為阻擋納粹德國“巴巴羅薩計劃”入侵的中流砥柱,一度在初期蘇軍一潰千里的情況下阻擋德軍的閃擊。
1943年二戰進入拉鋸階段,西線的盟軍有“潘興”,東線蘇聯使用IS-2與德國的“虎式”坦克死抗,此時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在火力、防護性能方面已捉襟見肘,為了扭轉這一頹勢,德國設計師們在虎式坦克的基礎上設計一種新型坦克,以緩解戰場出現的火力不足的空缺。經過近一年的設計研制,1943年12月,虎B型重型坦克開始裝備部隊投入作戰,這就是被盟軍稱做“虎王”的重型坦克。
“潘興”坦克是二戰末期盟軍陣營為克制德軍“虎式”、“虎王”重型坦克,[bai]而設計制造的坦克,該坦克設計定位為重型坦克,后因美軍標準變更,又歸類為中型坦克,為了在戰斗中克制納粹德軍的“虎式”,“潘興”所裝備的裝甲和火炮相比較同時期的盟軍裝甲車輛都有極大的提高,根據“潘興”改進的更為威名赫赫的是“超級潘興”。
作為最后一款標準步兵坦克,“丘吉爾”于19416月開始大規模生產并裝備英軍,屬于保守的作戰坦克類型,這種坦克不要求高機動性與反坦克火力,注重的是其能夠抗擊住敵方的反坦克火力,所以一般擁有厚重的裝甲,“丘吉爾”作為步兵坦克,是二戰期間,英國生產最多的坦克型號,據統計,該型坦克及其改型一共生產了7368輛,作為明星坦克直到二戰后的1952年才完全退出作戰序列 。
希特勒命令戴姆勒-奔馳、MAN公司研制30噸坦克對抗T-34/76。不久,MAN公司的設計獲得批準。這就是德軍著名的“黑豹”中型坦克,1942年12月,“黑豹”正式投產,此時已遠遠超出原先設計要求的30噸,裝配了強力的700馬力HL230P30發動機,機動速度達到每小時55公里,使得它的越野機動性能十分優秀,成為二戰中最為成功的中型坦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