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綜藝把脈引熱議,“陽氣不足”有哪些信號與良方?:秦昊綜藝把脈引熱議,“陽氣不足”有哪些信號與良方?近日,演員秦昊在綜藝節目中接受中醫把脈,被告知“消化系統代謝不好,陽氣容易罷工
近日,演員秦昊在綜藝節目中接受中醫把脈,被告知“消化系統代謝不好,陽氣容易罷工”,需注意飲食以防“吃出50歲的肚子”,這一話題引發了公眾對自身陽氣狀態的關注。
那么,何為陽氣?陽氣不足又有哪些表現?如何正確護陽?中醫專家為您一一解答。
陽氣為何如此重要?
《黃帝內經》有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中醫認為,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具有溫養全身組織、維護臟腑功能、抗御外邪侵襲的作用。陽氣虛衰,則機體的抗病能力下降。
四大表現,提示體內陽氣不足
食欲不振:陽氣不足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下降,從而出現食欲不振、消化能力減弱的情況。
身體怕冷:陽氣如同身體的“小火爐”,若陽氣不足,無法有效溫煦四肢末端,便會手腳冰涼,格外怕冷。
精神差,易疲勞:陽氣是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陽氣不足的人常感到精神萎靡、疲勞乏力、頭暈、面色蒼白。
免疫力下降:陽氣足則體表衛外功能固密。陽氣不足,則防御屏障脆弱,免疫力隨之下降,更容易感冒或舊病復發。
值得注意的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過度飲酒等,都會損耗陽氣。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中醫師韓曉明提醒,過量飲酒會使體內陽氣外泄、體外寒邪入侵,反而導致手腳冰涼或引發其他疾病。
中醫八大“護陽”良方
從日常細節養出好體質
三九貼敷:在特定穴位進行中藥貼敷,可刺激經絡,激發全身陽氣,預防慢性病冬季復發,改善寒性體質。
中藥足浴:熱水可促進藥物滲透,藥力通過足部經絡透達周身,起到調節氣血、溫經散寒的效果。
穴位按摩:經常按摩足三里(改善循環、增強免疫)、關元穴(補益陽氣),或搓熱雙手按摩腹部,可疏通經絡、鼓舞陽氣。
艾灸療法:艾草的藥力配合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絡,起到溫陽補氣、散寒除濕的功效,對骨關節痛癥、虛寒性胃痛、痛經等有良效。
多曬太陽:尤其多曬背部(督脈所在),是補充陽氣最自然、直接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避免熬夜:夜間陽氣內收,熬夜最耗陽氣。保持充足睡眠,做到“早睡晚起”,有利于陽氣潛藏。

精神調養:悲傷情緒易傷陽氣,應主動調節心態,多參與戶外活動,以振奮陽氣。
適當食補:在醫生指導下,適量食用生姜、韭菜、核桃、羊肉等性溫的食物,有助于祛寒暖身,提升陽氣。
中醫專家提醒,陽氣養護需長期堅持,若出現明顯陽氣不足癥狀且自我調理無效,應及時就醫辨證施治。從調整作息到合理食補,從穴位按摩到專業理療,從小細節著手,才能讓身體保持陽氣充盈的健康狀態。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自瀟湘晨報、廣東省中醫藥局、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