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白霜”的解決方案(一)知識:巧克力注意事項警惕小常識篇:對巧克力“白霜”現象的詳細介紹說明,及其一些處理方法的詳細講介紹說明。
巧克力“白霜”的解決方案(一)
巧克力風味獨特、口感好,頗受人們的喜愛。隨著巧克力制品消費量的增加,其質量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其中巧克力起白霜是巧克力產業的世界性難題。
白霜花是指加工、貯存、銷售過程中,巧克力表面均一發白(酷似秋霜)或起凹凸不平的花斑點,甚至全部變成灰白色而失去光澤。外觀使顧客誤以為發霉而令人難以接受。嚴重時,內部組織呈干砂粒狀,失去堅脆、斷而有聲、入口即化、涼爽潤滑、細膩而不糊口等特征,食似嚼蠟,失去商品價值。

造成巧克力起霜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對不同的原因造成的起霜應該采取不同的抗霜方法。通過對起霜機理的研究,針對起霜發生的原因,人們提出了許多有效抑制或延緩巧克力起霜的方法。
1、采用適當的調溫過程及貯藏溫度
巧克力生產過程應該采取合適的調溫方法,并保證儲藏巧克力制品的環境溫度盡量穩定。通過恰當調溫,增加穩定晶型存在的比例,更多晶粒以規則的排列形成晶格結構,由相鄰晶粒以相反的位置堆積形成晶格分布于整個脂肪系統,被假設形成了一個網絡結構,作為一個阻礙去抑制晶粒的遷移和再結晶,對延緩起霜花有一定作用。巧克力制品貯藏溫度過高或者波動較大,巧克力液體脂肪易遷移到制品表面形成霜花,如果制品表面破損或有指印,在高溫情況下更易起霜。
調溫工藝優化對于生產品質優良的巧克力非常重要,是很普遍的做法,但存在不足。首先是調溫工藝優化并不很容易進行,受巧克力原料和配方及生產設備性能影響。其次調溫工藝只對生產過程中的巧克力品質有較大影響,對控制巧克力在儲存中品質變化(尤其是起霜)作用較小;即使巧克力經過完全調溫,當巧克力暴露在高溫或溫度波動較大時,也很難防止起霜和表面失去光澤。因此在巧克力生產中,往往要添加具有抗霜或改善脫模性物質,并對調溫工藝進行優化。
2、利用甘油三酸酯抗霜
利用甘油三酸酯抗霜也是解決巧克力起霜常用的方法之一。可可脂是天然的植物硬脂,是生產巧克力的主要原料,具有非常理想的脂肪酸組成,其中約含18.2%的1,3-二棕櫚酸-2-油酸甘油醇(POP)、41%的1-棕桐酸-2-油酸-3-硬脂酸甘油酯(POS)和28%的1,3-二硬脂酸-2-油酸甘油酯(SOS)。由于世界上可可脂產量有限,特別是它價格昂貴,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開始在巧克力配方中加入植物脂肪(非可可脂)。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影響了巧克力制品的質量,特別對巧克力起霜的影響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