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走向全民醫保_提高保障水平:我國醫療保險框架初步成型:“三縱三橫”的醫療保障體系。⒈三縱:我國人口按身份劃分為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民,三大人群組成了我國“
我國醫療保險框架初步成型:“三縱三橫”的醫療保障體系。⒈三縱:我國人口按身份劃分為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民,三大人群組成了我國“三縱” 醫療保險體系,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縱”是我國醫療保險體系主體層,統稱為基本醫療保險。
⒉三橫:在主體層之下還建立了托底層,針對特殊低保人群的醫療保險,包括城鄉醫療救助、社會慈善捐助;在主體層之上則是補充層,包括補充醫療保險、商業健康險,滿足高端人群個性化醫療保險需求。主體層、低保層和補充層共同構成了我國醫療保險“三橫”。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保障程度高,起步雖早但覆蓋率較低。始于1998年,是一種典型的社會保險模式,覆蓋我國城鎮就業人口,采取統籌和個人賬戶結合管理資金。2025年我國共有2億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占城鎮就業人口的66%,未來3年覆蓋率有望達到90%。⒈籌資方面: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強制性參加,籌集水平高。⒉支付方面:涵蓋門診和住院的大部分費用,保障范圍全面,起付線以上最高限額以下的費用報銷比例超過70%,2025 年最高報銷金額將提高至當地職工年平均工資的6倍。以上海地區2025年以后參加工作的人員為例,在職期間門急診費用先由個人賬戶支付,用完后本人負擔 1500元,超出部分地方附加保險基金支付50%;如需住院,起付標準(1500元)以上、最高支付限額(7萬元)以下的醫療費用可報銷85%;如患大病,不設起付線,最高支付限額(7萬元)以下的醫療費用可報銷85%。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廣,保障水平很低但正在提高。始于2025年,覆蓋所有農村居民,帶有政府提供最低保障的性質,沒有個人賬戶,資金全部統籌。截至2025年1季度,全國新農合參合率達93%,參合人數超過8.3億。⒈籌資方面:以政府補助為主,農民少量繳費,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參合繳費。⒉支付方面:重點保障住院和大病,探索門診統籌,起付線以上最高限額以下的費用報銷比例40%-50%,報銷最高金額將提高至當地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河南省為例,新農合門診補償已開始試點;到2025年參加新農合的人員如需住院,在起付線(按醫院級別由低到高分布在100-1000元區間)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不低于6萬元)以下的醫療費用可報銷50%-70%。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快速擴大,保障水平低。始于2025年,是一種政府組織和資金引導的社會保險模式,不設個人賬戶,資金全部統籌,覆蓋城鎮非從業居民——兒童、學生、老人、殘疾人等城鎮居民。⒈籌資方面:以個人/家庭為主,政府給予補助,自愿參保,籌集水平低。⒉支付方面:類似新農合,重點保障住院和大病,探索門診統籌,起付線以上最高限額以下的費用報銷比例超過50%,報銷最高金額也將提高至當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海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8周歲-60周歲人員為例,門急診醫療費年度累計超過1000元以上的部分由居民醫?;鹬Ц?0%;在社區醫療機構就診,費用可報銷60%;住院費用由居民醫?;鹬Ц?0%。
長期目標:實現全民醫保,提高保障水平,并大力發展商業保險?;I資解決醫保資金來源,支付提高醫保資金使用效率,籌資和支付將影響我國醫藥衛生費用長期增長。我國政府將采取漸進式改革方式,在保證城鎮職工既得利益不變的同時,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逐步縮小各險種差異,提高農民、中小學生、城鎮無業者等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水平,完成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農民“三縱”合而為一,2025年實現全民醫保、提高保障水平,最終實現基本醫療保障均等化,并大力發展商業保險等補充層,滿足醫療保險個性化和多元化需求,從而推動我國醫藥行業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更多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