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生產過程知識:牛奶原理工藝技術篇:牛奶的消毒.保鮮等方面的介紹及解析.以下內容由買購網(wǎng)整理.提供給您參考.
牛奶生產過程
牛奶是微生物活動的天堂。據(jù)試驗在常溫下把剛擠下的奶不做任何處理,過12小時,每毫升牛奶的微生物含量可達11.4萬個,到24小時每毫升猛增到130萬個。這就是牛奶為什么容易腐敗的原因。所以,牛奶的消毒和保鮮技術十分重要。
一、牛奶的消毒 在生產過程中,一般把剛擠下的奶先放進奶罐,迅速進行冷卻,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長牛奶的抗菌性的持續(xù)時間。冷卻過的奶,需要及時送到工廠加工處理。即經(jīng)過濾、凈化、冷卻、均質、殺菌和包裝等工藝,便成為人們常飲用的消毒牛奶。殺菌是生產消毒牛奶的一項重要工藝。一般都是采取巴氏消毒法(德國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氏德于19世紀50代發(fā)明的,故以此命名)。這種方法分低溫和高溫兩種消毒法。低溫消毒法是將牛奶放入專門的巴氏消毒器中,將牛奶加熱至62℃~65℃,維持30分鐘;高溫消毒法是加熱至73.8℃~76.6℃,持續(xù)時間1~10分鐘,或82.2℃,時間不超過5分鐘。然后迅速冷卻到10℃。冷卻的目的是防止殘留的芽胞繁殖,并保持奶的品質。另外,使用土法也可達到消毒的目的。即用旺火煮后,在奶的表面迅速形成奶脂膜(以牛奶不溢出為準),猶如一塊布蓋在海浪上一樣。從形成脂膜時計算,再煮15分鐘,就能達到巴氏消毒法的效果。
牛奶的消毒必須嚴格掌握好溫度和時間。不然,既達不到消毒的目的,還破壞了牛奶的營養(yǎng)成分。這是因為:一是長時間高溫煮沸會使牛奶中蛋白質由溶膠狀態(tài)轉變成凝膠狀態(tài),從而造成蛋白質大量凝結和沉淀;二是鮮奶中的鈣是以靜電方式與酪蛋白相結合,形成人體可以消化吸收的酪蛋白鈣,而長時間煮沸的牛奶與消毒牛奶相比,酪蛋白大約要減少20%,鈣質多變?yōu)殡y以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鈣鹽;三是長時間煮沸還會使乳糖焦化分解,營養(yǎng)價值低;四是破壞了包括維生素A等多種維生素。因此,消毒牛奶原則上就直接飲用,不必再進行煮沸。如果需要加溫的話,只要把袋裝的奶牛放在50℃~60℃的熱水中加熱片刻,就可以了。
二、消毒牛奶的保鮮 消毒牛奶不易在常溫下保存。牛奶最怕太陽光。在太陽光照射下,牛奶含的維生素A、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12均會受到破壞,所以最好是避光冷藏。據(jù)試驗,牛奶冷卻到13℃,可保存12小時,因此,把暫時不飲用的袋裝消毒牛奶,可放到電冰箱冷藏柜中,但不要放到冷凍柜中。因為牛奶一經(jīng)冷凍,再加熱化解,就會發(fā)生脂肪與蛋白質分離,出現(xiàn)凝固、沉淀,此時油脂上浮,奶味變談,營養(yǎng)價值也有所降低。如果買回來的是個體戶的奶,煮沸消毒后最好一次飲完,不宜繼續(xù)保存。如果要保存,可用小口容器裝好,密封存放,但時間不宜太久。
牛奶的消毒
牛奶中可能含有的致病微生物有牛結核桿菌、布氏桿菌、沙門氏菌與其他雜菌。牛結核桿菌隨牛奶進人人體,可使人患腸結核病和全身結核病;布氏桿菌可使人感染布氏桿菌病。牛奶中的其他病原微生物則可引起急性胃腸炎等消化道傳染病。按理,感染結核桿菌的牛不能作為乳牛喂養(yǎng),但有時因未被發(fā)現(xiàn)或其他
原因,致使帶菌乳牛生產的牛奶進入市場。人感染結核病的一個途徑即是飲用了含有結核桿菌的牛奶。結核桿菌為嗜酸桿菌,不形成芽孢,離開牛體后,存活能力極強,可在自然環(huán)境中存活數(shù)。牛奶中的病原微生物除可直接來源于乳牛外,還可能是由于在外界環(huán)境中造成的污染,比如,接觸擠奶員不潔的手、不潔的擠奶與盛奶用具和包裝材料,均可以污染牛奶。
由于以上原因,人們不能飲用未經(jīng)消毒處理的生牛奶。也就是說,直接飲用來自乳牛的新鮮牛奶是不安全的。散裝的牛奶一般都未經(jīng)過消毒處理,而且容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污染,因此,從農戶購買的散裝牛奶必須進行消毒處理,不能直接食用。
現(xiàn)在,市場銷售的袋裝和瓶裝牛奶都是由乳品加工企業(yè)從奶牛場和養(yǎng)牛專業(yè)戶將鮮奶收購后,經(jīng)過消毒加工制得。廠家采用消毒牛奶的方法有二,一是高溫瞬間加熱法,溫度達135℃;二是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是將牛奶于62-63℃時處理30分鐘,或加熱至72-73℃時處理20秒鐘。如果包裝密封得好,瓶裝牛奶出廠后,在常溫下可保存數(shù)至一,袋裝牛奶的保質期在夏季為2-3天,冬季為5-7天。
然而,市場銷售的牛奶盡管經(jīng)過廠家的消毒處理,仍然會出現(xiàn)產品的質量問題,或者由于超過保質期,特別是夏季氣溫過高,都可能導致奶中存在細菌,因此,在飲用前還需對購回的袋裝或瓶裝牛奶重新加熱消毒。
在家庭,對牛奶加熱消毒的方法是:
①巴氏消毒法:此法不必將牛奶煮沸,可最大限度地保存營養(yǎng)成分,方法是將牛奶于63℃時加熱30分鐘或73℃時加熱20分鐘。
②煮沸消毒法即將牛奶放于鍋中煮沸,但須注意,煮沸即可,不應時間過長,以避免損失營養(yǎng)成分,煮時還應不斷攪拌,以使其受熱均勻。
③微波爐消毒法將奶盛在玻璃瓶內,置微波爐中央,用650瓦照射,見牛奶煮沸即停止照射。購回的牛奶,加熱后如不馬上食用,宜在室溫下原鍋放置,待到飲前,仍須再加熱處理。如放冰箱中冷藏(4-O℃),亦可延長保持期,但不應冰凍保存。
某乳品廠家一位姓張的高級工程師說,液體奶按生產過程可分為滅菌奶、酸牛奶、巴氏消毒奶三種。單就消毒方法而言,有“巴氏消毒奶”與“超高溫滅菌奶”兩種。就包裝形式而言,大致可分為塑料袋、利樂裝、紙盒與塑料瓶四種;其中利樂瓶又分為枕式(袋裝)與磚型(盒裝)兩種,均為瑞典利樂公司出產的由5-7層紙與鋁箔復合構成的包裝。據(jù)專家介紹,牛奶的保質期、飲用方法與包裝有很大關系,不同的包裝和消毒方式?jīng)Q定牛奶的保質期。
巴氏(袋裝/屋形)消毒牛奶:也叫巴氏殺菌奶。在80°C左右經(jīng)數(shù)秒鐘殺菌,是“短效奶”,需低溫冷藏保存,保質期一般為1-7天;當保存溫度超過4°C時,奶中的細菌還能繁殖,因此在常溫下不能長期保存。巴氏消毒奶包括全脂、部分脫脂三種產品,適合消毒快、購買頻率高的家庭。

袋裝奶價格便宜,因此適宜的投遞到千家萬戶,成為許多家庭的早餐食品。外觀如房子造型的屋形鮮牛奶,以避光且符合環(huán)保觀念的紙質材料作為包裝,采用國際通用的“冷鏈控制法”,即從鮮牛奶擠出到生產、貯存、運輸、銷售全過程均在低溫條件下進行,保存期最長可達到7天。其特點之一是“鮮”:從牛奶擠出到產品灌裝在8小時內完成;二是生產工藝先進、科學,營養(yǎng)成分保存良好,各項營養(yǎng)指標均高于普通袋裝牛奶。風味濃郁、口感醇厚的屋形奶是鮮牛奶中的精品,其價格經(jīng)大幅調整后開始走近尋常百姓。不過,由于在價格上仍處于劣勢,屋形奶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仍不能夠取代物美價廉的袋裝消毒牛奶。
超高溫(枕式袋裝/磚型盒裝)滅菌奶:也叫起高溫奶。采用瞬間超高溫滅菌法,在一條生產線上,將被包裝物料的的殺菌、包裝盒成型及包裝一次完成,即從包裝成形至產品充填過程,均在密封無菌區(qū)域內進行。含有5-7層保護膜的利樂保鮮紙盒能保護牛奶中的維生素不受陽光照射。利樂保鮮包裝的超高溫瞬間滅菌保鮮奶為“長效奶”,貯存期長,可以使消費者降低購買的頻率。產品本身無需冷藏,常溫下保質期一般為8個,但其前提是在未開封狀態(tài)下,包裝一旦開啟,則應放入冰箱冷藏,并盡量在3-4天內飲完。利樂枕式包裝經(jīng)濟實惠,也更適于外出攜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