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國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問題日益突出,庫存居高不下,價格大幅下滑,行業經濟效益持續下降,企業虧損面進一步擴大,煤炭經濟運行形勢更加嚴峻,從今年上半年全國煤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一方面,煤炭消費需求增速大幅放緩;另一方面,近年來大規模煤炭投資建設形成的產能,將陸續在今后幾年釋放,生產供應能力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同時,受國際煤炭市場供大于求和煤炭價格偏低影響,我國煤炭進口總量或將繼續保持高位,全年進口量預計仍將在3億噸左右。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的矛盾較難改變,煤炭價格下行的壓力加大,企業經營更加困難。
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今年上半年,42家煤炭上市公司中32家營業總收入增長為負,占總數的76%;34家利潤總額增長為負,占總數的81%。一系列數據反映出,今年上半年煤炭行業持續低迷,煤炭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不佳,神華和伊泰凈利潤占85%。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42家煤炭上市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總和為271.2億元,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中國神華,為215.5億元,占比79.5%,排在第二位的是伊泰B股,凈利潤為15億元,它和神華凈利潤占全部上市公司凈利潤的85%。也就是說,除神華和伊泰外40家上市公司僅占15%的凈利潤。此外,兗州煤業凈利潤為8.4億元,陜西煤業為8.3億元,大同煤業為8.2億元,中煤能源為6.9億元。42家上市公司中13家凈利潤為負,虧損最多的是國投新集,虧損額達6.5億元。
從成長看,42家煤炭上市公司中32家營業總收入增長為負,34家利潤總額增長為負,33家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率為負,18家凈資產增長率為負。
從盈利能力看,42家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率-3.35%,同比下降5.5個百分點;總資產報酬率1.26%,同比下降0.07個百分點;銷售毛利率19.7%,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盈利能力在下降。
從經營看,42家煤炭上市公司存貨周轉率7.9,同比下降11.2個百分點;應收賬款周轉率6.8,同比下降41.4個百分點;總資產周轉率0.26,同比下降28.7個百分點。這些數據表明,煤炭企業經營狀況繼續惡化。
從每股情況看,42家煤炭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04元,同比下降0.08元;每股凈資產4.73元,同比減少0.25元;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總凈額0.14元,同比下降0.05元;每股營業總收入3.39元,同比減少1.76元;每股資本公積1.44元,同比下降0.21元;每股盈余公積0.37元,同比減少0.01元;每股留存收益2.05元,同比下降0.40元;每股現金流量凈額0.26元,同比減少0.28元。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4-2018年煤炭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咨詢報告》了解到,2014年上半年,由于我國經濟減速運行,煤炭市場反應極為顯著,煤炭價格呈現快速下跌態勢,上半年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從年初的每噸610元下降到6月底的每噸528元,降幅達13.3%。市場惡化極大影響了煤炭行業的發展。上半年煤炭行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3.6%,遠低于全國工業8.8%的平均增速;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5.6%,低于17.3%的全國平均水平。
靠市場好轉來脫困是不現實的,行業的困難,分為長期和短期兩個方面的因素。
從長期看,第一個因素是我國經濟處于轉型期,而且轉型時間較長,表現之一就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過去,從而造成煤炭需求增長緩慢。
第二個因素是我國處于能源結構調整期,隨著水電、核電建設快速增長及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增長,未來對煤炭的需求必然會減少。
第三個因素是環境壓力。化石能源帶來的嚴重污染,使得環保壓力劇增。今后幾年,政府壓縮鋼鐵、水泥、火電行業落后產能的力度將不斷加大,而這些行業幾乎都是煤炭下游產業,其產能的壓縮,必然造成煤炭需求的減少,從而使得煤炭過剩局面更加突出。
從短期來看,第一個因素是水電的增長。今年以來,由于南方降水充沛,水電出力持續增加。截至6月底,全國水電同比增長9.7%,而火電僅增長4.7%。水電的增加,降低了對電煤的需求,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市場對煤炭的需求。
第二個因素是煤炭進口量可能仍會持續增加,從而對國內煤炭價格造成進一步的沖擊。近年來國際煤炭市場價格持續下降,較國內煤炭價格具有一定優勢,因此我國煤炭進口量持續增加。進口煤炭大多集中在用煤量較大的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給國內煤炭市場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影響,也給國內煤炭價格造成較大壓力。
近期政府、行業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對煤炭市場會產生一定影響。由于今年以來煤炭市場持續惡化,國家發改委、山西省等推出一系列對煤炭產業的扶持政策,如遏制超能力生產、減少收費等,這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煤炭行業的困難。
從長期因素上看,總體上對煤炭行業是不利的,因此我國煤炭行業企圖依靠市場再次好轉來解決煤炭工業面臨的問題是不現實的。這要求煤炭企業必須轉變觀念,通過轉型升級來應對困難,從而實現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