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冷水灘綠色生態農業節本增產效果明顯:冷水灘區積極摸索各種生態模式技術,加大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多管齊下,堅持“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發展以生態農業、
冷水灘區積極摸索各種生態模式技術,加大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力度,多管齊下,堅持“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發展以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等形式為代表的農業循環經濟,保證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使該區的生態農業有了較大的發展。
大力發展沼氣能源。冷水灘區能源辦提供沼氣器材、農戶自建的形式,建起了5000多口戶用小型沼氣池,并對沼氣普及技術進行了相關培訓,使水果、生豬兩大產業在全區形成了完美的結合,基本形成了“豬—沼—果”的立體生態農業格局。
大力推廣稻鴨共棲。農業部門抽派了40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鄉村舉辦稻鴨共棲技術培訓班。實施稻鴨共棲的稻田,不用噴農藥,養鴨也不需再喂飼料和新建鴨舍。這樣種出來的水稻和飼養的鴨子,是真正的綠色食品。全區推廣面積2萬多畝,可節省農藥支出12萬元,生產優質稻谷1800萬公斤。到水稻收割時,可出欄商品肉鴨48萬只,為農民增加收入150萬多元。
大力推廣秸稈還田。冷水灘區農業局因地制宜推廣秸桿還田技術,將傳統技術和現代成果有機結合,形成與良種、耕作、病蟲害防治、農機相配套的技術體系,在實踐中摸索出了稻田翻壓還田、花生藤覆蓋還田、玉米桿堆漚還田等技術模式。全區推廣面積12萬畝,每畝可增產稻谷20余公斤、節約成本15元,節本增產效果明顯。
更多生態農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生態農業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