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樂山犍為水產養殖再獲豐收:11月15日,在犍為縣壽保鄉鄧壩村400畝水產養殖基地,養殖大戶袁志昂一邊收著池塘里的魚,一邊招呼貨車前來將這些魚運往市場。今年
11月15日,在犍為縣壽保鄉鄧壩村400畝水產養殖基地,養殖大戶袁志昂一邊收著池塘里的魚,一邊招呼貨車前來將這些魚運往市場。今年,由于養、銷方法對路,袁志昂的魚產品很受市場歡迎。
在羅城鎮新店兒水庫,養殖大戶謝建平正在魚塘邊整理網箱。他的3000畝魚塘有100口網箱,年產魚達100萬斤,產值500萬元。規模的網箱養殖具有較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舞雲鄉玉泉村養殖大戶杜高明的450畝魚塘養殖到11月下旬將全部收獲,預計產量和效益都將超過往年。為了養好這些魚,他積極學習養殖經驗,電視上的水產養殖講座和縣里相關培訓,他一期都沒有落下。羅城鎮二龍村水產基地養殖戶趙光平最近心情也很不錯。今年,他的甲魚再獲豐收,預計效益在27萬元左右。趙光平對喂養甲魚的飼料很講究,一定要用鮮活的鰱魚和小龍蝦,從不用劣質飼料來對付。“養甲魚就是養水。”他平時關注得最多的就是甲魚塘里的水,他滿意地笑著說:“這個塘里的水質是花錢都買不到的。”
水產養殖一直是犍為農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之一,也是該縣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全縣水產養殖11.30萬畝,年產16000噸。近年來,犍為縣水產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漁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創新方法,今年養殖再次獲得了豐收,產值可達1.65億元。據悉,為提高養殖業科技含量,確保水產養殖、銷售順利進行,該縣水產工作站工作人員積極推廣高產養殖模式,引導養殖戶由粗放經營向精養效益型轉變,幫助和引導水產養殖專業大戶帶領群眾走公司化發展道路。同時,抓好基礎設施的標準化改造,引導養殖戶通過采用先進生產工藝等措施來降低養殖規劃區的自身污染。
以往,犍為縣養殖品種多為鯽魚、鯉魚、鰱魚等傳統魚類。經過幾年的探索實踐,很多養殖大戶開始養殖甲魚、青波、鮭魚等名魚。該縣水產站站長趙偉介紹:“我縣引導、鼓勵廣大養殖戶調整養殖結構,現在全縣水產養殖大戶全都加養了名魚,提高了產量和效益。今年我縣名魚年產量達4500噸。”
更多水產養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水產養殖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