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零售板塊業績成長性明確:今年17月份,我國消費增長勢頭旺盛,商品市場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半年內,商業板塊相比于周期性行業,業績成
今年1-7月份,我國消費增長勢頭旺盛,商品市場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在可預見的未來半年內,商業板塊相比于周期性行業,業績成長性更加確定。
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6萬億元,同比增長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9%,比上年同期提高3.3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0.3個百分點。7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937億元,同比增長15.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8.1%,比6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已連續5個月上升。
據商務部監測,1-7月份千家重點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而國家工信部網站消息,7月份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同比增長17.49%,增速相比去年同期下滑4.33個百分點,明顯低于6月份下滑幅度。從百家數據看,上半年零售增速10.92%,高于一季度8.4%的水平,表明銷售環比好轉。
從消費的原動力——收入角度看,得益于各行業的復蘇,居民薪酬水平穩步上升,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個人納稅所得額增速已經觸底回升。我們認為,隨著反映工業活動景氣度的用電量、出口額數據的好轉,居民收入穩定的預期會越來越強。
價格方面,居民消費價格止跌持平。1-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1.2%,國內市場豬肉批發價格連續9周上漲,上周全國主要大中城市豬肉批發價平均為15.78元/公斤,較收儲政策實施前上漲12.6%。據商務部監測,7月份,57種生活必需品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0.44%,扭轉了2月份以來持續下跌的局面。同時,生產資料價格也有所回升。商務部重點監測的112種重要生產資料價格總指數已經連續2個月回升,7月份環比上漲1.1%。分品種看,有色金屬、鋼材、礦產品、能源產品環比分別上漲3.9%、3.7%、3.2%和2.7%。而PPI的回升最終將傳導到CPI。
如果投資者還在擔心宏觀經濟的復蘇程度以及外需和匯率對周期性行業的影響,那么無疑內貿市場的影響因素更少一些,可預見性也更強一些。
未來影響零售市場的因素主要就是兩點:通脹預期和消費回暖。我們認為,經濟復蘇、消費抬頭的趨勢不可逆,同時,CPI由負轉正的通脹趨勢不可逆。這兩點足以支撐在可預見的未來半年內,零售板塊將好于現在。
首先,在政府大規模投入及產業調整和振興措施拉動下,中國經濟已經度過了最困難時刻。政策顯效期后的另一種表現是收入預期的回升。而收入是消費最根本的驅動力。雖然目前消費者信心仍處于低位,但隨著經濟復蘇明朗化,消費者收入和消費信心都將增強,從而緩解前期經濟下行時對消費(特別是高端消費)的抑制。全年消費企業能夠表現出“前低后高”的業績增速。
其次,物價直接關乎終端消費企業的收入水平。上半年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M1、M2高速增長,市場資金充裕,推高商品價格,形成通脹預期。在通脹預期下,儲戶可能又將面臨負利率時代,錢存在銀行最不劃算。因此,預計將有更多的資金從儲蓄賬戶流入投資領域和消費領域。而在資產泡沫和資本市場風險越來越大的背景下,消費成為普通老百姓資金的主要去處,通脹預期加速了消費者的當期消費。而溫和的通脹有利于終端消費企業收入的增長。在通脹趨勢不可逆的情況下,零售企業受益程度肯定比上半年大。
最后,零售分淡旺季,二、三季度是淡季,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將迎來零售旺季。也就是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半年內,消費數據環比向好將是非常確定的事。加之去年下半年同比基數低,使得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一季度的同比數據也會非常好看。
總之,溫和的通脹和經濟復蘇消費回暖支持行業前景越來越明。
更多商業零售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商業零售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