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模式發力五一旅游市場: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國人上演了一波出游熱,出游人數、旅游收入雙雙走高,國內旅游市場供需兩旺。據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全國共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國人上演了一波出游熱,出游人數、旅游收入雙雙走高,國內旅游市場供需兩旺。據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全國共接待游客1.34億人次,同比增長14.4%,實現旅游總收入791億元,同比增長16.2%。
國家旅游局新聞發言人侯振剛表示,五一假日期間,各地旅游的發展態勢——從景點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得到了一次集中而全面的詮釋。以往景區型產品一家獨大逐漸被多樣化的目的地產品所取代,園區型產品異軍突起,各種新業態產品全面開花,鄉村旅游、城市周邊游、古城古鎮游等產品持續火爆。

園區型產品異軍突起。假日期間,各地的度假區、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人流如織,各種實景演出座無虛席,旅游產品供給的極大豐富恰恰對接了人們廣泛多元的旅游需求,釋放了巨大消費潛力。
要素產品轉型升級。廣東省各地市結合自身特色努力打造五一旅游產品,精心組織多種節慶旅游文化活動:汕頭市礐石風景名勝區舉辦的風車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賞游玩;湛江市首屆溫泉節吸引各地游客參與;肇慶市音樂節吸引逾10萬觀眾前來參與。
目的地產品升級換代。傳統旅游城市迎來大量游客的同時,鄉村旅游也大放異彩。五一期間,各地美麗鄉村、特色小鎮、文化街區成為游客的聚集地。4月30日,山東淄博南沙井、中郝峪、聶家峪等多個鄉村旅游點共接待游客10.5萬人次。德州德城區鄉村旅游點共接待游客3.5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648.5萬元。
自駕游產品持續火爆。今年五一,城市周邊游、自駕游異常火爆,熱門旅游活動項目賞花、采摘、游園等活動備受青睞。
技術的變革推動旅游消費升級。在長沙,傳統的坡子街、太平街等地,各類優惠促銷活動熱鬧非凡。各商家老字號除備足充足的貨源外,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等新興方式全面推廣。而在全國各地鄉村、古鎮,新媒體新技術的升級也成為游客消費的助推力。
在繁榮的同時,五一旅游市場秩序井然。五一旅游市場也是今年以來國家旅游局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全面加強大眾旅游時代假日旅游管理的理念和效用的一次有效檢驗。
侯振剛表示,假日旅游最重要的是游客安全,最需要用力的是市場秩序,這兩者背后是信息的暢達和措施的給力。五一期間,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北京帶隊值班,啟動旅游產業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平臺,對國內重點景區實行動態監控,各地旅游部門也加強值班值守。
就在五一前夕,國家旅游局通報了“不合理低價游”專項整治行動中查處的20起典型案件。其中涉及不合理低價游案件10起,未簽訂旅游合同案件5起,指定購物場所案件2起,其余3起分別為擅自增加自費項目、非法轉讓經營許可以及非法經營旅行社業務。以上處罰結果均被列入旅游經營服務不良信息記錄,并并記入旅游經營服務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這為五一旅游市場監管打響了頭炮。
據了解,在持續半年的整治“不合理低價游”專項行動中,國家旅游局嚴打不合理低價產品、嚴查合同簽訂、嚴管購物場所,建立專門臺賬,實行掛牌督辦,責成相關省區市旅游主管部門依法嚴查旅游企業違法違規行為,依法處罰166家,處罰金額485萬元。
國家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查辦案件是鏟除市場頑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國家旅游局對“不合理低價游”堅決采取零容忍態度,始終保持市場整治高壓態勢。國家旅游局今年將繼續依法加大懲處力度,強化案件督辦,對各地專項督查不設時限、不走過場,以實效為考量指標;對“不合理低價游”問題嚴重的省(區、市)列入全國旅游市場“重點監管區”;對已經督查的省(區、市)將適時“回頭看”,再督查。此外,國家旅游局正積極探索建設全國旅游市場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不誠信經營“黑名單”升級,建立旅游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完善旅游消費警示制度和守法誠信褒獎機制,讓企業付出違法違規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