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由于其材料的名貴、造型的古雅,和兼具藝術性、實用性、投資收藏性的特點,一直受到國人的追捧,被譽為“文化家具”、“藝術家具”。如果預測紅木家具市場的未來走勢,大多數業內人士與投資者也恐怕意見相同,都認為紅木家具市場只會“越來越紅”。
但是近年來,我國紅木產業始終面臨著原材料瓶頸,加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于今年6月生效,紅木家具市場的表現也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一邊是節節攀升的紅木家具價值和摩拳擦掌入市的企業,一邊是冷清的家具城和望而卻步的消費者。
據中國報告大廳紅木家具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基于紅木自身的特點,面對資源瀕臨枯竭的現狀,紅木企業如何在危機中尋求生機,紅木消費者如何正確對待紅木的收藏價值,未來的紅木市場確實存在一些變數。供需不平衡所帶來的一些矛盾可能會逐漸顯現出影響,它們的互相作用和解決與否,將直接關系到紅木市場未來的走向。

一部分紅木家具企業將被迫退出高端紅木生產,轉而利用一些比較普通常見的紅木樹種生產家具。而囤積原料較多的企業會把手上有限的材料視若珍寶,更加重視工藝、設計以及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如果轉型順利,中國的紅木產業將更具競爭力,成功實現“化危為機”。
此外,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尋找可用的木材,也是紅木行業解決其面臨木材資源短缺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