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20多年,佛山憑借著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和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形成了以其為中心方圓150公里的陶瓷經濟圈。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衛生陶瓷生產基地,誕生了中國陶瓷城、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等眾多知名的陶瓷商貿平臺,有效地促進了佛山陶瓷的銷售和提升區域品牌的知名度。
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導,佛山陶瓷市場良莠不齊,布局極其不合理。意美家、盈科·億家、佛山陶瓷展覽中心、石灣衛浴城、中國馬賽克城等圍繞著中國陶瓷城星羅棋布,青柯、置地、華藝、沙崗、河宕、瓷海國際等專業陶瓷批發市場以及江灣路、石南大道、季華路等陶瓷專業街的終端店面遍地開花。林林總總的陶瓷市場,在反映佛山陶瓷繁盛的同時,也詔示著某種非理性的市場常態,佛山陶瓷市場業態的無序亟待規范升級。
日前,佛山市政府專家顧問團第三次會議拉開帷幕,國際化政府"智囊團"就佛山市在產業布局、城鄉統籌等領域發展中遇到的難題會診把脈。作為顧問團成員之一,國際著名規劃建筑設計大師、有著"新加坡規劃之父"之稱的劉太格博士指出:做規劃要從遠做到近,從大做到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于顧問團的此次會議,雖然沒有就陶瓷行業作單獨和深入的探討,但對于佛山陶瓷的市場規劃而言,頗有裨益。劉太格博士結合新加坡的經驗,分析指出,做城市或產業的規劃,都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因為過多地考慮資源的關系,犧牲了城市未來的需要。
佛山陶瓷市場之所以陷至今天的尷尬,無非就是因為多年的無序發展。筆者以為,佛山的陶瓷市場不妨謀"半小時商貿長廊".東起石灣的中國陶瓷城,沿西至南莊季華路的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再南轉紫洞路到陶博大道的華夏陶瓷博覽城,車程約30分鐘,沿線布局陶瓷營銷總部或展廳,引導陶瓷市場布局,形成"半小時陶瓷商貿走廊".
至于這"半小時陶瓷商貿長廊",并非筆者膽大臆想。早前,佛山市政府就出臺了《禪城區陶瓷展廳及總部基地布局規劃指引》,指出需要適時關閉華藝、沙崗、青柯、置地、河宕等五大陶瓷賣場;引導意美家衛浴陶瓷世界、佛山(國際)陶瓷展覽中心及石灣衛浴城進行搬遷。《規劃指引》還明確了禪城區將以中國陶瓷城及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華夏陶瓷博覽城、瓷海國際、南風古灶創意產業園和國際家具博覽城等陶瓷會展基地為核心,引導展廳集聚布局。
這無疑有利于改變陶瓷展廳無序蔓延之勢,使佛山陶瓷市場的競爭更加有序。
針對《規劃指引》,部分業內人士頗有怨言,更有甚者負氣地表示:"如果開辟一專用土地,建立一個比現有的中國陶瓷城、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瓷海國際、華夏陶瓷博覽城、意美家、陶瓷展覽中心、置地、沙崗等市場總面積還要大的陶瓷賣場豈不快哉?"顯然,這種說法是片面的,市場是開放多元的,有高中低之分,可以容納不同類型的項目。況且,就目前佛山陶瓷市場的情況而言,市場不允許我們這樣做,我們也沒有必要這樣去鉆牛角尖。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以中國陶瓷城-中國陶瓷產業總部基地-華夏陶瓷博覽城沿線形成的"半小時陶瓷商貿走廊"布局陶瓷展廳,無疑是最為合理的。筆者以為,沒必要在《規劃指引》對錯與否的問題上喋喋不休,這著實無任何現實意義可言。退一步講,我們討論得再多,依然還是改變不了佛山陶瓷市場布局的趨勢,何不因勢謀利,盡早選擇合適的平臺,合適的位置。
當下的陶瓷行業,許多所謂的資深人士及部分企業家的小農意識仍然根深蒂固,眼前利益仍然放不下,倘若一個產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卻充斥著小農意識,愚蠢短視的思想,那又談何發展,談何延續千年陶都傳奇?佛山助推陶瓷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總部經濟",要做的絕不僅僅是簡單地淘汰落后生產線,對各類陶瓷專業市場的合理規劃與提升,建立適應"總部經濟"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是產業轉移后的重中之重。
來源:百度
更多陶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陶瓷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