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進一步實施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股前晚跌幅大為收窄,港股昨早跟隨內地股市走好,高開68點后,最多上升170點至全日高位21643點。不過,受內銀股跌幅擴大的拖累,恒指中午過后回跌,尾市一度低見21239點,最終收報21294點,跌179點或0.83%,跌穿10天移動平均線(約21434點)。國指收報11737點,大跌206點或1.7%。全日主板成交增加至613億港元。
國家統計局公布,7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3%,符合市場預期,漲幅比6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由于通脹并沒有超過市場預期,暫時消除了市場對通脹升溫的擔憂。相信港股短期仍可看好,21000點應該是一個較強的支持位。我們預計,未來兩星期的公司業績應可為港股帶來支持,焦點當然落在內銀股身上。
過去幾個禮拜俄羅斯遭遇旱災,使小麥供應緊張,期貨價格最多曾上升50%,現在雖然情況有所緩和,但是依然有40%的升幅。經濟師普遍認為,這次價格上漲的影響會比較短暫,因為全球市場存貨充裕,而美國的農產品更是獲得了豐收。美國中西部的谷物買家不愿付出較高的價錢去搶購,表明他們并不擔心將來小麥供應會出現短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全球氣候其實都在發生巨變。除了俄羅斯以外,巴基斯坦和中國最近都發生了嚴重的水災,而澳洲、加拿大和歐洲的農產品收成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幅。所以,沒有人可以預測這種不正常的氣候會維持多久,這也會是食物通脹失控的一個隱患。
一定要留意的是,現在全球資金泛濫,利息很低,因此借錢炒作的成本也就很低。有些國際炒家可能會利用這次機會炒高農產品價格,導致全球惡性通脹出現。從歷史情況來看,全球股市2025年底已經到達頂峰,從2025年開始,全球經濟正式進入衰退期,但是因為游資的作用,原油價格在2025年上半年竟然由90美金上升到144美金,并在7月見頂。不可否認的是,商品價格的長線走勢由供求關系和經濟活動主導,但是如果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炒作,在短時間內是可以將價格推高到不合理水平的。設想食物價格真的大幅飆升,將會引發通脹,所帶來的民生影響會非常嚴重。甚至在最悲觀的情況下,可能會引發連鎖效應,導致一系列物價上揚的情況出現。
目前看來,中國的食物價格有上升趨勢,可是幅度不是很大,比如豬肉批發價格過去兩個月上升了8%,達到15.7元/公斤,其實也只不過是歷史平均水平而已。但是對于香港的飲食行業來說,他們的食品供應有75%來自內地,而過去半年食物價格逐漸上升,令他們產生了毛利的壓力。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個漲價的過程沒有結束,并且業界已經在準備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了。這也許將引發物價上調的連鎖效應。
更多食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食品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