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州梭子蟹產于山東省煙臺市萊州。其體型肥滿,附肢健壯,用手指壓腹面有堅實感。頭胸甲青綠色,表面光潔,白色斑點少,外形美觀。萊州梭子蟹肌肉晶瑩剔透、細嫩雪白,富有彈性,富含甘氨酸等鮮味物質,蒸熟食用,鮮香濃郁,味道純正,尤其是雌蟹的卵塊,雄蟹的脂膏,鮮美異常,故有“蟹后無美食”之說。萊州梭子蟹體肥肢壯,殼薄色正,肉色潔白,肉質細嫩,肥滿度高,膏似凝脂,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海蟹之上品,其口感明顯優于其他產區,是廣大漁民首選的捕撈、養殖品種。
地標地理
萊州市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全市總面積187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108公里,15米等深線淺海面積達40萬公頃,沿海灘涂總面積4萬公頃,潮間帶面積1萬公頃。
萊州屬溫暖呈東部季風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熱同期。
萊州市沿岸海岸底質主要是沙質、泥沙質,水域營養豐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餌料生物十分豐富,蘊藏著大量的蘭蛤、蛤仔等貝類資源,為萊州梭子蟹提供了充足的天然餌料。
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成就了萊州梭子蟹的優良品質,肥滿度高,口感明顯優于其它產區。因此“萊州梭子蟹”自古以來就享有“中華名蟹”之美譽,和陽澄湖大閘蟹等一起,被譽為全國十大名蟹,成為蟹中上品。
文化背景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
萊州梭子蟹國內外享有盛名,據《萊州市志》記載,因掖縣古時是萊州府所在地,所以史稱“萊州梭子蟹”。
萊州市漁業歷史悠久。《萊州市志》記載,春秋時齊萊漁鹽相通。明洪武年間,三山島漁民乘木筏,用麻網捕蟹。民國初年,拖網、推網捕蟹被普遍采用,全縣主要漁碼頭虎頭崖、三山島、主要海灘土山區域成為梭子蟹集散地,梭子蟹行業日漸興盛。1953年產量達到500噸。當時沒有那么多的冷庫和客商,道路交通也不便利,到了梭子蟹上市季節,大小碼頭上蟹子堆積如小山,價格也就一兩角錢一斤,運不出去的,只好運到地頭去積肥。
進入80年代后期,由于萊州梭子蟹市場需求量劇增,捕撈過度,資源衰退,導致萊州梭子蟹自然繁殖量減少,價格居高不下,供求矛盾突出。目前個體200克左右的萊州梭子蟹每千克價格在60~80元,300克左右的在100~200元,400克左右的高達300元。
近年來,萊州市制定落實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保障了萊州梭子蟹特有的品質特征。通過實施梭子蟹人工增殖放流,初步緩解了萊州梭子蟹種質資源逐年衰退的狀況。目前萊州市養殖面積已達1034公頃,捕撈、養殖年總量達5000多噸,產值達到6億元 。
萊州梭子蟹自古以來就享有“中華名蟹”之美譽。早在明清時期就被作為朝廷的貢品,年年進朝,歲歲上貢,被皇宮譽為“天下第一海鮮”。清朝林修竹曾賦詩《詠蟹》,抒懷贊美萊州梭子蟹。詩云:共君今日飲千觴,把酒持螯韻最長。雙螯礬雪殼含黃,左手擎來時引觴。擘螯別有異風味,開殼幾疑渾橘。行生酒醉更飲狂,紫蟹登場四溢香。
品牌建設
萊州市具有雄厚的梭子蟹生產技術力量,建有“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對萊州梭子蟹的特定品質具有檢測和監督能力。建立了國家級萊州梭子蟹原種場,實施對梭子蟹原種的保護及苗種繁殖。從2002年起,又將萊州梭子蟹列入資源修復計劃,連續5年堅持放流增殖,累計放流蟹苗2000萬只以上。全市還有“萊州市海洋水產研究所”等5家民辦科研機構,更加有力地推進了萊州梭子蟹生產發展。
2008年,在山東省漁業名牌和山東省十大漁業品牌評選中,萊州梭子蟹均榜上有名。
同年6月,萊州梭子蟹參加了“保質量、保安全、助奧運”活動,通過奧運會這個歷史機緣,萊州梭子蟹走出了山東,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今天,萊州梭子蟹銷往全國,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認可,目前標明為 “萊州梭子蟹”的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天津、濟南、青島等多個城市。人民大會堂宴會將萊州梭子蟹作為指定菜肴,用以招待各國來賓。
知識鏈接

地球上約275種蟹類中,梭子蟹的經濟價值最大,而三疣梭子蟹又是數量最多、產量最大的一種,約占梭子蟹總產量的90%左右,是我國重要的出口暢銷品之一。萊州梭子蟹個大體肥,品相好,出肉率高,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為梭子蟹中的上品。
感官指標:具有梭子蟹的固有氣味,無異味;頭胸甲堅硬,青綠色,腹面灰白色;體表光潔無附著物,斑點少;有完整雙螯;步足與軀體緊密相連;體型肥滿,用手指壓腹面有堅實感;提起蟹體時,步足不松弛下垂;鰓絲清晰,白色或者微褐色;蟹黃凝固,不流動;肌肉紋理清晰,富有彈性;煮熟后具有萊州梭子蟹特有的鮮香味,甲殼鮮紅色,肌肉潔白細嫩;雌蟹性腺桔紅色,雄蟹性腺乳白色。
外觀特征:體型肥滿,附肢健壯,用手指壓腹面有堅實感。
腹面白色;頭胸甲青綠色,表面光潔,白色斑點少,外形美觀
口感味道:萊州梭子蟹肌肉晶瑩剔透、細嫩雪白,富有彈性,富含甘氨酸等鮮味物質,蒸熟食用,鮮香濃郁,味道純正,尤其是雌蟹的卵塊,雄蟹的脂膏,鮮美異常,故有“蟹后無美食”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