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散打五大戰(zhàn)略特點:散打進攻技術的共性要素的"十五字要訣"為:速度快,力量重,力點準,預兆小,方法巧。
1、力量重 力量重,是指對踢、打、摔的力度要求。散手比賽,運動員處在你追我退,或你攻我防的激烈拼搏中,所用方法需有一定的力度,才能有效,才能給對方一種威脅。反之,力度很小。不能給對方造成威脅。如何加大攻擊方法的力度呢?除了運動員必須具備力量素質(zhì)外,還要提高全身發(fā)力的協(xié)調(diào)性,在現(xiàn)有素質(zhì)的條件下發(fā)揮出更大的能量。行家們說:“腿腰肩臂力要聚,出手不凡力自整。”還說:“力由腰發(fā)多根基,貫入兩脅四肢軀,發(fā)到手足成一點,丹田叫力山也移。”這些理論充分說明了任何一個動作的發(fā)力,都是通過腰的作用點而貫至四梢的(兩手和兩腳),沒有高度的協(xié)調(diào)性,很難使動作發(fā) 力完整。一個動作只靠局部力量是有限的,必須全身協(xié)調(diào)一致。同時,在發(fā)力的一剎那,要配合呼氣,屏氣蓄勁,以氣催力,達到意、氣、力三者合一,使力量更加完整。 2、速度快 拳理上講“拳似流星眼似電”, “拳打人不知”, “箭來不易躲,因其疾;拳來不易防,用其快”,進攻技術如能打出“快”的特點,就會收到使對手防不勝防的效果。影響動作的快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肌肉力量是基礎 進攻動作的完成,最終是靠肌肉的收縮而產(chǎn)生力量,沒有力量作為物質(zhì)保證,欲做到快速進攻是不可能的。但是力量和速度,在沒有掌握用力的技法以前,是很難成正比例發(fā)展的。 (2)掌握用力技法是關鍵 任何武術流派的用力技法都要求剛?cè)峤Y合,剛?cè)崾怯昧挤ㄖ邢噍o相成、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剛?cè)嵯酀热岷髣偅瑒偤蟊厝徇@種周期性的放松——收縮——放松就是武術用力的技法所在,它也符合生理學和解剖學的理論。只有肌肉處在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才能產(chǎn)生第二次的最大收縮力量。有的運動員看起來肌肉很發(fā)達,但在擊踢腿時動作僵硬、滯緩,欲速而不達,沒有“寸勁”,其原因就是沒有掌握用力的技法。 (3)避免動作的“預擺”是根本 每一個進攻方法運行的路線以及動作的起止點是有嚴格要求的,有的運動員為了加大力量而把動作幅度做得很大,或帶有“預兆”,如先收后放,先拉后打等等,無意中增加了動作的運行時間,因而達不到快速出擊的效果。 3、預兆小 所謂預兆,是指做動作前預先暴露了進攻意圖。動作有預兆,這是散手運動員普遍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在比賽中,由于動作有預兆,對手一旦抓住之后,進攻不但不能實現(xiàn),反而會給對手創(chuàng)造了反擊的時機,而導致失敗。動作預兆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動作前有的人習慣眨眼、皺眉、咧嘴;有的人身體先往下一松再擊打;有的人手、腳明顯先回收再出擊;有的人打拳先動步;有的人起腿前先倒換重心、上體后仰等等。克服動作預兆,首先要求練習者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每學一個方法都要嚴格要求,最初應在教師或同伴的指導與監(jiān)督下練習,也可面對鏡子練習,以使動作正確,進而鞏固定型。 4、方法巧 順其力而破之為巧,逆其力而破之為拙。拳諺說“四兩撥千斤”,這就是用法之妙所在。散手比賽靠力量取勝固然重要,但以巧取勝則技高一籌。方法的巧妙,必須與攻擊對手的時機,掌握對手的重心,控制動作的力度,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5、力點準 進攻技術的力點,是構成技術方法的重要特征,必須準確c力點不準,不但是方法的錯誤,也易造成傷害。如:橫踢腿,技術要求繃腳面,力點在腳背弓處或小腿脛骨下端,如把力點放在腳背的趾端,則大大地減輕了動作的力度,有時還會踢傷腳趾。造成力點不準的原因:一是動作外型上的錯誤,如該繃腳的卻放松,該勾腳的卻伸直;二是腕、踩等關節(jié)部位在用力的一瞬間緊張不夠;三是動作運行路線的錯誤,如勾踢腿時對手較遠,著力點落在腳的拇指上。如此種種的錯誤,必須在平時訓練中一絲不茍地抓好動作規(guī)格,多打移動靶和固定靶,體會動作的準確性,在實踐中提高判斷和運用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