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際電影節(jié)(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of India)是印度第一個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最早的A類國際電影節(jié)之一。1952年舉行第一屆之後﹐不定期舉行,直到1978年才定期舉行。每年1月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奇數(shù)年在首都新德里舉行,是比賽性的,評獎。偶數(shù)年在全國各個邦的首府輪流舉行,非比賽性的,不評獎。電影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為世界優(yōu)秀影片提供放映場所,為世界各國電影文化交流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合作與友誼作出貢獻。
基本簡介
主要活動項目有:舉行影片比賽評獎(奇數(shù)年)﹔舉行會外或?qū)鲇吵?;召開討論會;舉辦回顧展;開辦電影市場。主要獎品有:“金孔雀獎”﹑“銀孔雀獎”﹑“銅孔雀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等。中國首屆時參加,之后時斷時續(xù)。
華語影人獲獎
1996年第27屆:李少紅 憑《紅粉》獲得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獎金孔雀獎
2001年第32屆:張學友 憑《男人四十》奪得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jié)的“最佳男演員”獎項(他成為華人電影明星中最早獲取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jié)影帝頭銜的香港男演員)
2003年第34屆:段奕宏(段龍)憑《二弟》獲得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獎
2009年第40屆:戴立忍 憑《不能沒有你》獲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2014年第45屆:王家衛(wèi)獲得終身成就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