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十大奇葩特產_盤點那些讓外地人聞風喪膽的福建奇葩特產:福建十大奇葩特產名單如下:土筍凍、寧化田鼠干、雞仔胎、莆田海蜈蚣、閩江口流蜞干、寧德泡血蚶、閩西豬膽干、酸筍、福州蟛蜞醬、醉泥螺
福建十大奇葩特產名單如下:土筍凍、寧化田鼠干、雞仔胎、莆田海蜈蚣、閩江口流蜞干、寧德泡血蚶、閩西豬膽干、酸筍、福州蟛蜞醬、醉泥螺,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寧化田鼠干又稱老鼠干,是福建汀州府著名的客家小吃。閩西八大干菜之一。田鼠屬哺乳綱倉鼠科,毛色一般為暗灰褐色,有的呈沙黃色,以稻谷為食。晚稻黃熟期·咬稻穗貯洞穴,常于山腳田邊草叢,挖掘隱蔽小徑,對農作物為害甚大。寧化屬山區農業縣,故田鼠甚多,人們為了保護莊稼而捕捉田鼠,然后將田鼠制成寧化田鼠干。查看詳細
土筍凍起源于福建泉州,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特色傳統風味小吃,也是一種由特有產品加工而成的凍品。土筍凍含有膠質,主原料是一種蠕蟲,屬于星蟲動物門,學名可口革囊星蟲,身長二、三寸,經過熬煮,蟲體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后即凝結成塊狀,呈灰白色,晶瑩透明,香嫩清脆,富有彈性,和其它調料配食,風味尤佳,現已成為福建泉州乃至泛閩南地區一帶冬春季節的時令佳肴。查看詳細
雞仔胎起源于福建漳州,是福建閩南小吃。在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龍文區、龍海市、長泰及周邊一帶群眾,每年秋涼以后,多有食用雞仔胎,滋補身體的習慣。雞仔胎就是小雞在被孵化的過程中還沒有成形的時候,只有一個雛形,細軟的絨毛,甚至還可以看到雞骨頭。雞仔胎烹飪方法有兩種,易總是一種鹽鋦一種酒煮。查看詳細
閩江口流蜞干,又名禾蟲,學名疵吻沙蠶,是環節動物,流行與福建閩江口,這蟲子身體扁平,每條長三四厘米,有點像蚯蚓,但身體邊緣長有須狀肢體。當地人用其和以姜、蔥油煎干,俗稱“流蜞干”,貯于瓶罐久存百天不敗,用之下酒,別具風味。查看詳細
海蜈蚣學名沙蠶,俗稱海蟲、海蛆、海蜈蚣、海螞蝗,是動物性釣餌的一種。其身體分節明顯,體節兩側突出成具有剛毛的疣足,用以行動,產于潮間帶的沙灘。海蜈蚣蛋白質、鈣質含量都很高,含脂量卻很低,用來煮湯味道極其鮮美。查看詳細
二都蚶是一種貝類,也叫血蚶、泥蚶、血蛤、花蚶、螄蚶等等,不同地方叫法不一。血蚶與其他貝類的最大區別在于,它的血液是紅色的,是世界上為數不多具有紅色血液貝類之一。血蚶重點在于“生吃”,當地人一般把洗干凈的血蚶用開水泡十來秒,然后將水倒掉,裝盤蘸醬食用,吃起來鮮而不腥,爽而清甜。查看詳細

泥螺又稱黃泥螺,是海灘中的一種小螺,經清洗清養吐泥后,被用來腌漬制成罐頭,食之極為鮮美。泥螺在吃時,用牙齒將螺肉內部的軟體慢慢往外擠,在舌頭上感覺有硬性的泥沙小團,吐掉即可,是生食的美味。螺肉軟中帶硬,口感潤滑,無論是下酒還是空口吃,都是一種美味的享受。查看詳細
酸筍,也叫筍米,是福州地區常見的一種調料,是用剛出土的嫩筍焯水后再用清水(有的地方是用淘米水)浸泡發酵的產物,因為經過發酵慢慢變酸,泡好的酸筍會有一股濃厚的酸腐氣。一開盛裝酸筍的容器,這氣味立刻洶涌而出,而且久久不散。查看詳細
武平豬膽干又叫武平豬膽肝,是福建省武平縣客家人創制的名優特產,“閩西八大干”之一。武平豬膽干的制作考究,工序頗多,要經過洗料、配料、腌制、晾曬、壓扁、整形、檢驗七道工序;選擇新鮮呈深褐色的“糯米豬肝”,摘除豬膽,整個浸泡在一定濃度的食鹽水中,加上適當的五香粉、高梁酒、八角茴香等配料,待膽汁滲透肝臟之后,撈起吊曬,每隔2-3天整形一次。這樣制成的豬膽于外形美觀,顏色勻稱,味美質佳。武平豬膽肝怎么吃?下面一起來看看吧!查看詳細
蟛蜞醬是福建福州特有的傳統美食,是婚宴酒席的必備美食。福州閩江流域辛勤的水鄉農民秋冬季節農閑時便在干凈的江岸邊捕捉到蟛蜞,用清水養凈,除去尾部,加上黃酒,酒糟,味精,白糖等輔料,用石磨碾成醬,加入適量食鹽,就成為美味可口的佐料,通常用于沾海蜇頭吃。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