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3年前三季度,廣東省出口陶瓷產品(以下簡稱“陶瓷”)41.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2.1%。
一、2013年前三季度廣東省陶瓷產品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8、9月份出口額持續小幅回落。今年2月份以來,廣東省陶瓷月度出口額持續攀升,在7月份沖高后,8、9月份持續小幅回落,至9月份,當月出口5.4億美元,同比增長1.1%,環比下降1.4%(下圖)。
(二)絕大部分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2013年前三季度,廣東省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陶瓷40.5億美元,下降1.9%,占同期廣東省陶瓷出口總值的(下同)97.8%;同期,以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方式出口7105萬美元,增長4.7%。

閱讀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25年中國陶瓷保持架全陶瓷軸承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分析報告》
(三)私營企業出口占逾7成。2013年前三季度,廣東省私營企業出口陶瓷30.3億美元,下降2%,占73.3%;外商投資企業出口7.2億美元,下降1.2%,占17.4%;國有企業出口1.9億美元,增長8.1%,占4.5%。
(四)對東盟出口占最大份額,對非洲和美國出口增長明顯。2013年前三季度,廣東省對東盟出口陶瓷6.9億美元,下降1.2%,占16.7%;對拉丁美洲出口4.8億美元,下降1.3%,占11.5%;對非洲出口4.6億美元,增長21.6%,占11.1%;對歐盟出口4.3億美元,下降20.3%,占10.5%;對美國出口4.1億美元,增長13.3%,占10%。
二、當前廣東省陶瓷出口值得關注的問題與相關建議
(一)貿易壁壘層出不窮,制約陶瓷出口。今年8月,巴西公布了對中國陶瓷餐具反傾銷案初裁結果,此案涉及金額超7000萬美元,逾千家中國陶瓷出口企業受到影響。事實上,中國陶瓷出口已面臨“多事之秋”。除了巴西之外,近年來歐盟、韓國、印尼、阿根廷等地的貿易保護政策,也對中國陶瓷出口形成多方壓制態勢。其中,歐盟、韓國對中國瓷磚曾征收最高達69.7%的反傾銷稅,而印尼對中國陶瓷餐具征收的反傾銷稅更是高達87%[1]。
(二)陶瓷行業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由于行業進入門檻較低,目前我國陶瓷業70%左右的都是中小企業,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準入門檻低,導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一些陶瓷企業不惜降低價格,薄利多銷,這就導致行業普遍利潤微薄。同時,整個陶瓷行業原創性明顯不足。一大半的陶瓷企業都缺少自己的品牌,只能做代工,甚至彼此間盲目模仿。加上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近年來行業模仿現象日益凸顯,一些原創產品推出不到兩個星期,模仿產品已經出現在別人的展廳中,如洞石、“普拉提”、大理石、雨花石、木紋磚等行業內幾款具有代表意義的產品,都成為業內各陶瓷企業競相生產商品[2]。“山寨”品橫行,不僅消費者權益無法保障,也大大打擊了原創企業的研發積極性,最終影響行業發展后勁。
(三)行業生產秩序不規范,亟需加強監控。廣東省是衛生陶瓷大省,據中商情報網數據中心監測,2013年1-8月,廣東省共生產衛生陶瓷制品3103.62萬噸,同比增長2.04%,產量位居全國首位[3]。由于產量大,企業多,行業準入標準較低,造成生產秩序極不規范,在生產加工階段長期存污染治理問題。與此同時,工信部近日發布了《建筑衛生陶瓷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標準》提出,將統籌區域資源、能源和環境承載力,控制區域產業規模,建筑陶瓷企業工藝廢水全部回用,衛生陶瓷企業工藝廢水回用率不低于90%,并要求年耗標準煤5000噸及以上的建筑衛生陶瓷生產企業,每年提交能源消費、利用效率狀況報告。以上措施均有利于提升行業整體生產質量,減少環境污染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