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本意是吃食物的意思,后來被引申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口語中簡化為“吃螃蟹”,就是敢為天下先的意思,有著別人沒有的魄力,關于吃螃蟹有以下典故:
相傳幾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種雙螯八足,形狀兇惡的甲殼蟲。不僅挖洞使稻田缺水,還會用螯傷人,故稱之為“夾人蟲”。后來,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壯士旁解督工,夾人蟲的侵擾,嚴重妨礙著工程。巴解想出一法,在城邊掘條圍溝,圍溝里灌進沸水。
夾人蟲過來,就此紛紛跌入溝里燙死。燙死的夾人蟲渾身通紅,發出一股引人的鮮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殼掰開來,一聞香味更濃。便大著膽子咬一口,誰知味道鮮透,比什么東西都好吃,于是被人畏懼的害蟲一下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
大家為了感激敢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個蟲字,稱夾人蟲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夾人蟲,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擴展資料

蟹文化
古人詠蟹常用“蟹黃”、“脂膏”、“嫩玉”,形容蟹之鮮美。此乃是指蟹的不同部位?!靶伏S”,就是雌蟹體內呈條狀的紫褐色的葉狀卵巢(熟后變**);“脂膏”,指雄蟹無色透明膠狀的精囊,熟后呈桔紅色塊狀,有“胸中藏琥珀”之稱;“嫩玉”指螯肉,即甲殼里潔白細嫩的蟹肉如脂如玉。
至于形容蟹“口吐明珠”,那是蟹于水中呼吸時吐出二氧化碳和水形成的泡沫,視之晶瑩透明,恰好證明這只蟹是鮮活之物。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晚年生活困頓,視力又不好,但偏愛食蟹。偶一得之,歡喜不已,狀若頑童。有詩證之:“蟹肥暫擘(掰)讒誕墮,酒綠初傾老眼明?!蹦憧此捪延?,急忙斟酒,以肥蟹作下酒之物,高興得連昏花的老眼也頓覺明亮起來。?
詩仙李白則常光顧長安的胡姬酒肆,吃膩了西域風味的牛羊肉,就想吃海鮮。有詩云:“搖扇對酒樓,持袂把蟹螯。”他覺得吮蟹肉飲美酒,自然是快事一樁。不過從節令看,這是夏日食蟹,否則不會“搖扇”,而蟹肉也遠不及秋蟹黃鮮美。
百度百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百度百科—螃蟹
鵬仔微信 15129739599 鵬仔QQ344225443 鵬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當前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部分文章是來自自研大數據AI進行生成,內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頭條百科,中國民法典,刑法,牛津詞典,新華詞典,漢語詞典,國家院校,科普平臺)等數據,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準確地方聯系刪除處理!郵箱:344225443@qq.com)
圖片聲明:本站部分配圖來自網絡。本站只作為美觀性配圖使用,無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圖,一切解釋權歸圖片著作權方,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惡意碰瓷者,必當奉陪到底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