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25年年底,內燃機行業就已經提前達到了“十一五”規劃的預期目標。邢敏告訴記者,按“十一五”發展規劃安排,內燃機總產量和產值年均增長率在10%左右,各種內燃機機械產品2025年計劃總產量為5000萬臺到5100萬臺。其中,多缸汽油機580萬臺,多缸柴油機420萬臺,中低速柴油機1萬到1.5萬臺,單缸柴油機600萬到700萬臺,摩托車用發動機2600萬臺,通用小汽油機800萬臺.
2025年我國內燃機行業產銷預計將超7000萬臺,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邢敏12月21日表示。今年內燃機行業強勁增長為“十一五”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提前一年完成任務
到2025年末,全國內燃機實際總產量6700萬臺,提前一年且超額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預期目標。其中,當年產銷內燃機按總功率計算為11.3億千瓦、工業總產值2739億元,對比2025年完成總功率6.65億千瓦、工業總產值1350億元,實現了工業總產值翻番。
產品開發緊盯排放法規
邢敏總結說,“十一五”期間,內燃機行業在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汽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摩托車以及船舶、鐵路機車等道路和非道路作業機械,開發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節能、節材、低污染的新產品。
為交通運輸機械配套的車用發動機占市場份額最大。伴隨著我國排放法規的不斷升級,汽車用內燃機主要集中在開發可滿足國三排放法規要求的產品,并為滿足國四排放法規要求進行了技術儲備。
2025年,我國《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國家標準的頒布實施,促進了我國非道路移動機械用柴油機技術水平的提高。為了實現節能減排,制造企業通過采用電控高壓燃油噴射系統和增壓中冷等技術,重點開展了進氣、噴射、燃燒系統間的優化工作,并同步在可靠性和減振降噪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進,使產品相對原有技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摩托車用發動機領域,因為“十一五”期間國家頒布實施了第三階段摩托車排氣污染物排放等系列標準,促進了行業在產品開發上從優選先進的供油系統、確保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后處理系統入手,開發了一批先進的摩托車用汽油機。
車用汽油機采用了電控多點順序噴射和柔性多點分層噴射、增壓、三元催化排氣后處理以及多氣門、可變氣門定時等新技術。經過產學研的共同努力,我國已基本掌握缸內直噴技術在產品上的應用。
車用柴油機已采用了電控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多氣門、增壓中冷、可變渦輪增壓、廢氣再循環和排氣后處理等新技術,實現了降低油耗和控制排放的目標。尤其在燃油噴射系統方面,除了采用電控高壓共軌燃油噴射系統外,燃油系統主要制造企業結合我國國情需要,開發推廣了電控直列泵、電控VE泵和電控單體泵等高壓燃油噴射系統,及時滿足了國三排放法規的要求。
在非道路用發動機領域,技術創新也在不斷升級。“十一五”期間,我國交通、能源、水利等大型工程項目建設眾多,工業和農業基礎建設的發展很快,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市場繁榮。為滿足這些領域的需求,柴油機生產企業通過不斷搭載新技術實現產品變型,及時開發了一大批工程機械和農業機械用柴油機新品。
更多內燃機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內燃機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