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姓氏起源和來歷 溫姓是誰的后代:按當今人口多少計算,現有人口190余萬,占全國人口的0.16%。如果您想了解溫姓氏起源和來歷、溫姓是誰的后代、溫姓在百家姓排第幾
按當今人口多少計算,現有人口190余萬,占全國人口的0.16%。如果您想了解溫姓氏起源和來歷、溫姓是誰的后代、溫姓在百家姓排第幾、溫姓人口有多少、溫姓名人有哪些、溫姓怎么取名等問題,本文為您解答。
溫姓的起源和來歷有多種說法,以下是其中幾種主要的說法: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的后代,屬于以國名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其叔父于溫(今河南溫縣),建立溫國,史稱溫叔。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時期晉國溫地,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源于任姓,出自黃帝之裔孫大心,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源于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族拔列蘭氏部落,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源于蒙古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源于藏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源于土族,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源于唐代回紇族阿布思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得姓始祖:禽舒。
總之,溫姓的起源和來歷比較復雜,涉及到多個民族和歷史時期。在中國歷史上,溫姓涌現出許多杰出的人物,如唐代文學家元結、現代詩人蘆荻等都是代表人物。
溫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4位。

按當今人口多少計算,現有人口190余萬,占全國人口的0.16%。溫氏在中華民族的起源與發展中,和其他姓氏一道,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華民族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溫姓是一個較常見的姓氏,歷史上涌現出許多杰出的溫姓名人,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溫疥:(公元前547年一公元前463年待考),字敬東,號東龍。 狄人,今山西襄汾人。著名晉國大夫。
溫羨:(公元305年一367年),字長卿,一字公蔚,太原祁縣人,西晉末期大臣。
溫恢:(公元?年一公元285年待考),字曼基,太原祁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臣,官至涼州刺史。
溫子昇:(公元495年一547年),后魏人,字鵬舉,官至中軍將軍、特進。孝靜帝時,遷散騎常侍、國子祭酒。文學史家鄭振鐸稱他為“北朝的一個才子”。
溫彥博:(公元597年一637年),字大臨,生于絳州太平(山西臨汾),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名相。
溫庭筠:(公元812年一公元870年),本名歧,字飛卿,又字端己,太原祁縣人,晚唐詩人、詞人,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
溫瑞安:(1954年一),筆名有舒俠舞、風野真、飛凡等,馬來西亞華人作家,“武俠小說新一代丹師”,與金庸、古龍、梁羽生并稱為“武俠小說四大家”。
除了以上列舉的溫姓名人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杰出人物。
溫姓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姓氏,以下是一些取名的建議:
溫字數:溫字五行屬水,可以根據五行相生的原則,選擇一些三個字或四個字的溫姓名字,如“溫婉兒”、“溫婉清”、“溫婉琳”等。
溫含義: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姓氏的含義,選擇一些具有溫婉、柔和、優雅等含義的字詞,如“溫婷”、“溫馨”、“溫柔”、“溫雅”等。
溫聲音:可以選擇一些具有優美音韻的名字,如“溫夢”、“溫韻”、“溫婉”、“溫靜”等,這些名字的音韻優美,易于記憶和呼喚。
溫文化:可以選擇一些與文化相關的名字,如“溫涵”(意為內涵豐富)、“溫蘊”(意為蘊藉)、“溫迪”(意為啟迪)等。
參考成語、詩詞:可以選擇一些寓意深刻、有文化內涵的成語、詩詞中的名字,如“溫婉如玉”、“溫柔體貼”、“溫文爾雅”等。
總之,取名應該綜合考慮自己的喜好、個性特點、音韻美和文化內涵等方面,以選擇一個寓意深刻、優美動聽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