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禮
1.指古代郊祀中的獻祭禮儀。有初、亞、終三獻。 宋 吳自牧 《夢粱錄·郊祀年駕宿青城端誠殿行郊祀禮》:“上登壇,登歌樂作,行初獻禮畢,降壇,委親王行亞獻禮。”
2.泛指祭禮儀式。 明 朱國禎 《涌幢小品·蔣山佛會記》:“上行初獻禮,跪進清浄饌,史冊祝,復再拜。亞終二獻同。”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到衙門》:“上任日,照擇定某時,穿吉服,詣城隍神前,行祭禮,牲帛照例備辦,禮生贊唱,行獻禮后,禮生宣讀誓文。”
3.為表示慶祝而獻出禮物。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二四章:“大會的最后一個項目,是給志愿軍獻禮和捐獻飛機大炮的活動?!?熊健蓀 《雷鋒叔叔又回來了》詩:“你運的一砂一石,哪一車不是在向祖國獻禮?”
敬禮
(1) [salute]∶行禮表示尊敬
立正敬禮
(2) [with high respect]∶用于書信結尾表示尊敬
此致,敬禮
(3) [respectful]∶對人恭敬,以禮相待
見其長老而敬禮之
北伐時期國民革命軍的軍裝上并無軍銜,那么他們是如何區分級別的?
軍禮和少先隊禮都是用于表達尊重和敬意的禮節,但它們在行禮方式和象征意義上有一些不同。
一、行禮方式:
1. 軍禮:軍人行禮時,要保持上體正直,右手迅速取捷徑從胸前抬起,右臂與肩同高,前臂、手掌呈一條直線,五指并攏,掌心稍向外翻(三十度)。在某些情況下,如戴帽時,右手中指貼于帽檐外2公分處。戴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與眉同高,中指微貼太陽穴。同時注視受禮者。
2. 少先隊禮:少先隊員行禮時,要立正站直,右手五指并攏,手腕自然挺直,前肘彎曲,掌心向里,經前胸高舉頭上,距前額上一拳。掌心向左前,眼睛注視受禮者,表情莊重嚴肅。
二、象征意義:

1. 軍禮:軍禮包含著對受禮者的尊敬、崇高和愛戴,它表達的是對國家、軍隊和人民深深的敬意和忠誠。軍禮在軍隊中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是軍隊中團結一致、服從命令和紀律的象征。
2. 少先隊禮:少先隊禮是中國***領導下的青少年組織表達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和敬意的獨特方式。右手高舉過頭,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個動作也代表著少先隊員們對人民的忠誠和熱愛。
總的來說,軍禮和少先隊禮雖然都是用于表達尊重和敬意的禮節,但在行禮方式、表達意義以及適用場合上存在一些差別。
北伐時期的國民革命軍軍裝上是有軍銜標志的,在當時各軍裝的軍銜標志主要有三類。?
一、原本中華民國陸軍的軍銜標志,其實也就是日式小肩章。日式肩章其實也是仿的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軍軍服式樣,當時的北軍軍服就是立式肩章。民國陸軍的軍銜標志主要是第七、八軍和一些北伐后才附義的原軍閥部隊。
第二類,采用胸章,上面有軍銜、職務、部別和人名,主要是北伐軍的嫡系主力一、四軍和黃埔學生兵,以及其他首批編為北伐軍的其他部隊。但僅僅作為作戰部隊配用。
陸軍官兵的胸章是用布印制的方形塊,通常由各師文書照規定打印自制,故略有不同。釘縫于胸前左上口袋蓋上。長約9厘米,寬約7厘米,周圍鑲有0.5厘米寬的色邊,并在中間蓋上單位官章。將官胸章為紅邊,校官為黃邊,尉官為藍邊,士兵為白邊,軍校學生則為黑邊。胸章左欄是官階三角星,多為黑色,數目與領章相同,垂直排列。士官在三角星后有一黑直線,貫穿三角星。與領章相同軍校學生因尚未授銜,所以此欄為空白。準尉領章無三角星,此欄也是空白。軍人的兵種、官階、姓名、職務、佩發年份,從胸章的顏色、內容一看便知,官兵通常遠遠的就能由某人胸章上的色邊判斷是否應該向其敬禮。因將級胸章紅邊名牌最少見,故部隊通?!耙娂t就立正”,成了無須判斷來者官階高低的條件反射動作。
第三類,采用臂章,上面有黨徽和三角形軍銜徽章。主要是嫡系的嫡系,就是老蔣的第一軍。?
但第一種為待廢除的,第二類為簡易標志,第三類也算是試行,都是臨時的。沒有統一法令。?
另還有一類,是屬于領章,與后來的完全不同,有法令但未執行
鵬仔微信 15129739599 鵬仔QQ344225443 鵬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當前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部分文章是來自自研大數據AI進行生成,內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頭條百科,中國民法典,刑法,牛津詞典,新華詞典,漢語詞典,國家院校,科普平臺)等數據,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準確地方聯系刪除處理!郵箱:344225443@qq.com)
圖片聲明:本站部分配圖來自網絡。本站只作為美觀性配圖使用,無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圖,一切解釋權歸圖片著作權方,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如有惡意碰瓷者,必當奉陪到底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