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SIAS深圳國際音頻展,未遺忘的耳機播放器回憶錄:2025年8月15號到17號,深圳福田會展中心6號館迎來第19屆深圳國際音頻展,參展廠商很多,場館很大,cosplay很有趣,內
2025年8月15號到17號,深圳福田會展中心6號館迎來第19屆深圳國際音頻展,參展廠商很多,場館很大,cosplay很有趣,內部體感溫度很舒適。
有幸受邀,但無奈精力跟不上國產廠商的出新和變化速度,且展會只能很粗略的感受耳機或一些系統的聲音,故只能聊下大致感想,您可以簡單作個參考。這里做下聽音記錄,萬一有幸和您看法一致,那太好了。
以往展會,我可能聽得過于投入,導致效率奇低無比。這次我想明白了,還是要以享受過程為主。如果某型號好聽,且過了兩天還有美好回憶,那它就自然而然會被“記錄在此”,以或繁或簡的形式。反之,大腦會自動判它出局。

前端:索尼ZX706。
試音曲:周華健《刀劍若夢》(粵語版)、一首電子音樂、一首多器樂演奏。
ZX706是我近十年來最熟悉,也最常用的索尼中檔次便攜播放器。它低音濃郁,注重下潛,音色柔韌,區別于國產播放器常見的開闊和明朗。它的單端驅動力相對索尼以往便攜播放器有較大提升,但搭配某些多單元耳塞或靈敏度105dB左右的較高端耳塞時,也會出現細節不夠飽滿,聲音不夠舒展的小缺憾,這是相對一些小尾巴或國產HIFI播放器不足的部分??傮w上,它的4.4口還是更具音響性。
本屆展會,我拿著它插了一堆的耳機,除了初耳那個工程樣機完全頂不上去,其余都能應付得很不錯,有點吃驚。當然,面對某些吃推力的大耳機,偶爾我也得開到滿格。

水月雨這款“原點authentic”外形設計很漂亮,有著個性的聲學設計和亮瞎眼的大圓鏡面金屬,佩戴后會自動招來圍觀者。
它聲音的細節厚實度很高,音色大氣自然,低頻量感稍多,聲場縱深很不錯,是個超級實力派。
但由于開發和制造周期超長,水月雨表示難以定價……
它和本屆展會另一個高手,DITA的旗艦耳塞對比,風格上,像是一男和一女。水月雨原點偏男性,雄偉穩健,DITA那款VENTURA偏女性,清瘦寬廣。

和鳴SP版(與日本tago studio聯名),聽著也很不錯,均衡性似乎比我手里那個和鳴標準版好。但后來問同行的媒體朋友,他覺得標準版更優。兩者差價200元。

上面是新發布的百元檔新機“太空漫游2代”和“夢回2代”。

光束是個定位于電競的耳塞,好像是去年的產品,面板色澤瑰麗,顏值比我預期的高,調音也很不錯,難覓缺陷。

夢回二代充電艙外觀的圖案變得更卡通化,經典感不如初代,其它方面,這次的音質似乎有較大的升級,還有些調音玩法變革,未來再細談。展會上很不方便聽。

水月雨還發布了一款與雙目三林聯合開發的超大功率臺式解碼耳放(如上)。
另外還有兩款高端頭戴耳機,分別是19999元的概念級堆料平板耳機“月之暗面 Darkside”,其搭載FDT全面驅動技術,匹配500nm超薄振膜以及純金驅動電路加玻璃PCB振膜固定板及高硬度PMMA單元框架,水司表示從“聲學性能、諧波失真等多個維度入手,不計成本地投入研發,最終將之打磨至當下預想中的最優狀態”。由于需要排隊感受,故沒有蹭聽成功。

再就是“天空之城LAPUTA”(4999元旗艦級),其搭載FDT全面驅動技術,號稱振膜直接驅動比例達到95%以上,可大幅降低分割振動;另外它同時配備概念產品“月之暗面”同款500納米超薄振膜材料,采用與“樂園”(PARA)系列不同的多匝數純銀驅動電路,據悉可實現“堪稱理想的原音再現,近乎完美的頻響特征”。
線下的一些交流,似乎這倆型號的口碑都很不錯,對于追求科學HIFI的燒友來說,可以好好關注下。


飛傲這邊展出的新品也是相當多,不過我只找了幾個比較容易聽出感覺的產品,放出來聊下。
FIIO FT1(可能兩千元內)和JT13(千元內)都是素質和樂感非常不錯的頭戴耳機,聽的時候,我也足夠認真,但沒察覺出有任何異樣,完成度似乎非常高。
FT13比之前999元的動圈杰作FT1,進一步強化了聲場和自然度,有著更為冷靜的音樂表達,清晰度和對古典音樂的包容性有較大升級。

JT13(如上),自然、柔和、潤澤、有立體感,人聲甜味比FT13還好,據悉價格不足1000,考慮到帥氣的金屬框架和甜潤音色,我對它還挺有好感的。兩副新品都不存在偏薄尖銳冷硬的情況。
FT13的橫向聲場要比JT13好,味道上相對顯得監聽一些。JT13比FT13多了點甜味和柔和感,適合享受人聲和旋律之美。
話說我體驗的飛傲大耳機迄今還沒有一個不好聽的,他們對頻響的的科學性和聽感層面的音樂性結合的很好。內心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另外,這些大耳機的佩戴舒適度也很好,沒有夾頭、壓頭、壓眼鏡腿的問題。

M17沒聽過,M27就蹦出來了,新旗艦,巨大推力,驚艷的功能和指標,齊備豐富的實用接口,硬朗剛猛沉重的機身,是隨身玩家的某種極致夢想。預計倆月后開售,目前價格未知。由于聽的人有些多,蹭不到,所以只簡單拍個照。
基礎參數:采用2顆ESS旗艦DAC ES9039SPRO,與ESS聯合開發定制濾波器;藍牙芯片選用高通QCC5181,首次在HiFi播放器上支持aptX Lossless無損藍牙接收。配備臺機六級音頻架構,五檔硬件增益,超級大耳模式下平衡輸出功率達5000mW+5000mW。
輸出接口:3.5mm/4.4mm/6.35mm耳機接口、標準同軸輸入輸出接口、標準光纖輸出接口;還配備了兩個高速TF卡槽,最高支持2Tx2擴展。
還發布了DM13的升級續作DM15,之前的DM13,它的體積、接口和音質我都很喜歡,但一些小的功能體驗還不夠完善,比較容易讓人吐槽。新的DM15大幅度升級了外形設計、聲音素質和功能,我預感它和DM13一樣,同樣不愁賣。


其余一些新品如下:
1、AirLink,BT11的升級版,預計9月上旬上市。
2、TINYA&B,直插式小尾巴,A款是3.5+獨立C口充電,B款是3.5+4.4輸出,主打超高性價比,預計本月底上市。
3、SP5,主打專業+全能有源音箱,預計價格在5000元左右,預計本月試銷。
4、K13R2R,飛傲第二款R2R解碼耳放一體機,價格不超2000元,預計9月上旬上市。
5、DARKSIDEPRO,新款線性電源,價格跟上市日期待定。
由于飛傲從2007年創立至今,18年來一直穩扎穩打和平民化定價,這使得現如今的他們變得非常強大,產品的出新速度和數量也是越發驚人。稍微熟悉這家廠商的媒體可能都會感慨“又出新了”。

DITA VENTURA(新旗艦)的聲音很均衡,很自然,有些許女毒味,空間感也很好,厚實度適中。
外形設計硬朗個性,與前旗艦那種雍容華貴的外觀差異不小。DITA的旗艦往往都巨貴。這個估計也是兩三萬的。

FINAL A10000(圖右)和A6000(圖左),雖說A10000售價大約22000元,是A6000的約7倍,但實際聽感上,A6000的聲音還是更松弛自然。
A10000的頻響曲線有著較明顯的對高頻肅穆感的側重,展現出了中高頻較為銳利的屬性,這一點似乎延續了當年A8000的風格。問題是不夠雜食,多了點自己的風格。
當然,對于追求素質極限的朋友來說,這種耳塞還是會很有誘惑力。


A10000是技術極致的某種代表,廠商還為之特別推出了“限量300個”的典藏限量版,殼體金色,售價比標準版貴2000,是土豪發燒友的必備。

FINAL還展出了DX6000旗艦頭戴耳機,不過調音偏悶,高音有點少,好處就著自然柔和。現場搭配的前端和音樂文件,沒有把它的美感激發出來。這種比較肥大的頭戴耳機,對我這種小腦袋的人來說,不是很友好,我內心深處是有點抵觸的……

麗弦的旗艦VSA-PM皇冠,內置11.4mm平面鋁帶振膜,是本屆展會未上萬的單單元耳塞中,我個人最欣賞的一個。
當然也有點風格在里面,不過整體來看,仍是透明和比較平衡的。
它那種源自素質層面的爽感,會很容易讓人激動。
如果你對密度、低頻素質、橫向聲場、漆黑的背景和高頻味道有所側重,那它可能會是非常理想的選擇。預估價格可能在5000到7000之間。展會上與工作人員多聊了一些,再加上與類似風格的耳塞PK,最后意識到它未來的價格設定還是很低的。值得預算充足的HIFI燒友重點關注。

七彩虹銀參考:
久仰大名,名不虛傳。蓬松、自然、能量飽滿卻可控的低音、大氣舒展、暖聲、很好聽。很哈曼。
好像是個單動圈,按我平時私下自己的打分標準,給個96分是可以的。如果你手里有三星GALAXY BUDS+,那么你可以把“銀參考”視為前者低頻和中低頻再加強的韻味型調音版本。當然,這只是比較粗略的比方。
它所處的價位,好像是999元,與興戈SUPERMIX 4都是完成度非常高的樂感型耳塞,后者更有高音的細膩感,前者對人聲低音的飽滿度又有所強調,這倆各自代表了千元價位內,單單元和多單元的某種“樂感極致”。都是好東西。

2017年被我重點關注的五線品牌,Kinera,現如今貌似逼近二線了……有了獨立展廳,讓我感覺挺欣慰。
還有一個是SIVGA,也進步了,甚至進步到中國十大HIFI品牌。我覺得我眼光也很可以的。
再就是凱聲也很爭氣。

他們的新品。目前最貴的。盒子頂部標注著Divine Mark,翻譯過來是“神圣印記”

上圖右側就是它了,Kinera LOKI神之印,也就是他們大名鼎鼎的LOKI特調限量版。這款耳塞是本屆展會唯一的一個給我聽“哭”(夸張修辭)的塞子。
它的面板設計比標準版LOKI更精美,外框還包了一圈“神話符號”,進一步彰顯了它的神秘感。
廠商提供了兩種耳機線,分別來自FA和EA這兩家線材品牌,不再是之前標準版的附送兩條,所以購買時,你要做個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線材檔次要明顯高于標準版附送的那條EA線。展會上,我都聽了下,感覺都很好,但有EA那條(不是上圖)聽感會更大氣、飽滿,我更喜歡那條。至于另一條(上圖右側)同樣聲場很好,但稍微有一點緊繃和緊縮。
限量版與標準版的內部單元差異是,限量版的內部骨傳導單元數量翻倍。
音質方面,比初代LOKI有著更強的“解析”感染力,聲場明顯擴大,高頻豐富性和通透度進一步提升,雜食度增強很多,聲音略偏冷。
售價比初代貴3000。我覺得不缺錢的話,真可以搞一條。
“LOKI神之印”的頻響曲線對比標準版(基于士道同學的儀器),呈現出更趨近哈曼2019V2的科學化特征。其高頻和極低頻有著貌似激進,但實際卻仍挺合理的爽感擴展。對比本屆展會同檔次或更貴的數萬元多單元旗艦,個人感覺Kinera這款限量版似乎是僅有的一個能把“自然度和素質爽感”結合充分的那個。其它的,要么是HIFI指標不如它,價格卻很貴,要么是素質太牛逼,自然度又拉胯,比不過它。所以,它是我是我本屆展會中,多單元耳塞范圍內的最佳。


QoA misty blue(藍霧),2圈2鐵,耳機本體以藍色為主色調,附送單端和平衡兩種插頭以及一條藍色手機小尾巴(便攜解碼耳放)。
開發期間,不論外觀還是調音,廠商都與索尼音樂旗下知名日本ACG女歌手藍井艾露深度溝通,最終獲得了她的認可。所以,某種程度上,“藍霧”可以代表現如今ACG音樂人對耳塞音質和音色的理解。
這款耳塞低頻下潛很深,并且有著足量的厚度;人聲中正,形態舒展,亮度較好,柔和度高,飽滿耐聽;高頻有著很自然的穿透感和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擴充了它的“空氣感”。藍井艾露在接受日媒采訪時,表示她很在乎這款耳塞的“空氣感”,好在經過雙方的多次溝通,最終還是實現了。
簡單總結它的調音特點,就是“深邃”、“柔順”、“剔透”、“寬松”。是個很耐聽,雜食度也較高的暖聲高解析型圈鐵耳塞。我個人很喜歡。
這款耳塞在國內的售價是1499元,比我預期的低200。也比日本那邊售價低。是2025到2026年,值得重點關注的千元檔高音質“聯名款”圈鐵耳機。

這個是KINERA正在開發中的型號,貌似接近完成狀態了,售價會比他們熱賣的7999元薇兒丹蒂便宜。聲音厚重,聲場很開闊,耐聽、通透,扎實。隱約有金字塔型三頻分布形態。我挺看好它的。同樣也會搭配EA的高品質線材。

KINERA這邊還有個“三動圈新品”(純工程機),是自家新開辟的品牌ZUO DRUM STRING(品牌名貌似有點長)正在醞釀的,音色迷人,平滑,略微硬。凝聚力、均衡性都很好,我有被打動。同行的幾位媒體朋友也有很推崇它的。由于外觀還是初級工程樣機形態,沒拍照片。

QoA馬天尼,現役QoA旗艦。實物(包括線)巨漂亮,我看到好幾個人戴上它后,雙耳都瞬間時尚起來。
它的面板手繪顏值實很高,似有銀河閃耀,在射燈下更是夢幻至極。“馬天尼”前幾周有評測過,我覺得它是近半年來,4000元檔耳塞中的杰作之一。適合追求肌肉感,細膩中高頻,耐聽,自然中頻的音樂愛好者。


達音科發布了3款頭戴耳機,三款的設計和調音水平都很高,當然價格也都挺高。這一波似乎最低也都3000起步的樣子。
上圖這款是“卯”,有給我一耳朵的好感,聲音潤澤、Q彈、自然、通透、微甜、有均衡的力量。音樂性很好。

正面照。

標配的耳墊厚度很大,軟度很高,但由于還是工程樣機,做工方面看得出還有待再提升。
廠商預計它在今年9月或10月出大貨,屆時它的工藝把控肯定比現在這樣機好。我本人也很期待。

這款是達音科首款壓耳式頭戴耳機——CONCEPT T,設計師白河對它很器重。
據悉定位比包耳式的“卯”更高,我推測售價可能四五千?由于它也是工程樣機,所以除了耳罩這塊,其余部位的形態也會再進一步改變。
聲音有模擬味,聲場和規模感不算大,強在柔和細膩的高音與濃郁厚實的下盤,混合產生了一種有趣的味道。展會上,類似這種味道的聲音只有它。內心感覺它里面的發聲單元是很特殊,很講究的。
“CONCEPT T”外耳罩的不銹鋼殼體,實際是比較壯碩的,也很突出,而我上面這個圖拍的卻顯得很小巧。

這是達音科三款頭戴耳機中,個頭最大的那個,算是大型(全尺寸)包耳式耳機,造型很酷。未來量產版的實物不會是這樣的閃耀銀白,而是如下圖這樣。

它的解析力似乎是三款頭戴耳機中最強的,有著明顯寬大的聲場和迅猛的高音。展會上簡單聽了下,略感高頻突兀,可能是錯覺,也可能是風格,但整體來說,調音水準仍舊很高。也不愧對它的命名——“掣”。
我覺得,如果你喜歡敞亮,極速感的聲音,那么它或許會是你的終極夢想。

TRN的裝修風格非常“海族館”,各種藍和各種形如海底生物的耳機擺在那。他們每一款耳機,調音都很注重“清晰度”和“力量感”,我覺得幕后那位調音工程師夠厲害。但第二天晚上與媒體朋友復盤時,發現他們與我的意見卻有所不同,不知是某些型號有變動,還是我臨場體驗耳朵出了問題……

這是鯨鯊,鏤空設計,里面還有亮晶晶的顆粒??赡軙腥烁锌脑O計比較“密集”,我覺得還行。
可能幾個月后會發布,目前的聲音,我感覺已經挺成熟了,暫時是沒聽出什么真正意義上的短板。夠均衡,也夠扎實。

這是“美人魚”(實際配線很漂亮的,非上圖所示的普通低端線)。
低音和聲場隱約是比鯨鯊更出彩。當然它的殼體也更大?!懊廊唆~”的面板是某種特制玻璃,表面被做成類似鱗片的紋理,在光照角度變化時,會有瑰麗夢幻的色彩。
底殼材質為鋅合金,表面好像是彩色的離子鍍工藝,挺艷麗的。我感覺它可能是個1000元多的耳塞,但員工表示,最終價格可能會在幾百……

這款是“水母”,去年的型號了。300元左右,DLC膜片。我是才聽到,沒想到它的素質和樂感都不俗。像是攥緊的拳頭一樣。
腔體設計很美(是真的美),殼體比預期的要大挺多,感覺設計師真是個人才。掉價的是它這個耳掛略丑。其實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貝殼”和“海螺”上面。
除此之外,還有插頭形態老舊,顯得與腔體格格不入。不過,廠商員工表示很快就會更新這些細節設計。未來TRN還是挺有前途的。

這款是他們最貴的,bax pro,上面有調音物理開關。
但可能是上市有點久遠吧,貌似不太受員工們待見。它的腔體設計有丑到我,我甚至不想碰它,但最后還是好奇這么丑的殼子內能發出怎樣的聲音,于是試了下。
沒想到啊……
它實際發出的聲音相當寬松和柔美,聲場也很好,低音也很有力,總之很好聽。果然人不可貌相,耳機也TM一樣。
(查了下這款的頻響曲線,發現是1kHz之前監聽,之后哈曼)

初耳的一個新品,好像是雙動圈,型號記不清了,外觀很酷。特吃推力,即便用同行朋友的小尾巴。
聲音密度大,柔和感高,動態似乎不容易完全發揮出來,貌似還需要再優化。優點是柔和、平滑。

NF ACOUS(寧梵聲學)NH20
這是寧梵的首個頭戴產品,封閉式全包耳式設計。插頭和滑軌看著非常成熟,也很有專業監聽的范兒。
佩戴舒適度也算不錯,沒有異常的不適。
聲音,像是舒爾SRH440的大氣舒展版,人聲相對更飽滿自然,全頻解析力也很不錯。
“扎實、清晰、有些許音樂性”是我對它粗略的判斷。售價可能不會多貴。


還展出了一款定位比較高的動圈新品NM25。它是多年前千元檔動圈監聽NM2+的續作,基礎外觀和線材形態似乎沒有太大變化。
我聽了下,感覺它和記憶中的NM2+,在聲音亮度和基礎音色上是有些許相似的,也有著平滑、明晰、鮮活、監聽混合的一種感覺。但具體差異和進步的幅度相比NM2+如何,現在還不好說。

Softears這個6動鐵耳塞好像是新品,有比較明顯的聲音回蕩感,密度很高,空氣感好,有在較大的廳內聆聽聲音的感覺。
軟耳聲學的多數耳塞都是監聽風格,除了volume s,會多點寬松和柔順。

RS10,第一次聽,感覺很不錯,但是橫向聲場沒有很好,我本人比較在乎這個。除了橫向聲場,其余的素質,它都是非常拔尖的。有參考級的水準。在第一天的粗聽過程中,我內心最有購買欲的是超高端型號是Kinera Loki神之印限量版,然后RS10是第二個。他們的英格瑪,我沒覺得多好。
不知道咋回事,明明發布了RS10二代和RSV二代,但展廳其中一排展臺上卻壓根找不到。也可能是在另一排吧。

STUDIO 4也相當不錯,監聽屬性強,密度很高,有素質爽感。不過這類耳機聽久了,內心會覺得太嚴肅,缺乏柔和感。就像腦袋里放了一堆鐵塊。有種準確而木訥的混合感。
但是,如果你需要嚴謹的科學HIFI耳機,我還是很推薦STUDIO 4的。它非常純凈,非常有力,動態很好。


封閉式的FOSTEX TH910(如上)聽著挺無趣的,不如TH919自然和通暢。當然,即便TH910更自然,由于展會現場對開放式大耳機很不友好,所以我也沒聽出919的音質有多么迷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滑軌,金屬質感處理挺酷,挺扎實,滑動時的阻尼也控制得很別致。回想我手里那個TH900MK2,感覺FOSTEX在這部分還是挺有進取心的。改良了。

SIVGA鵬,大氣通透,低頻下潛非常好,音樂性不錯,不算難推,是個很好的耐聽的封閉式高素質頭戴耳機。自然度比我手里N年前買的FOSTEX TH900MK2好。

黑美人2代,素質層面,它的高頻延伸和聲場都很不錯,音樂性很好,一耳朵就能讓人感動。比“鵬”的高頻延展更華美一些。


這個是“白鷺”,可能要快進入量產階段了,聽感也很不錯,比“黑美人2代”定位似乎更高些,音色相對更溫潤。

這個是SIVGA SV021的進階版,暫時沒聽出太多感覺,有點寡淡和偏薄。
此外還展出了一個夜鶯的進階版,預估售價1200到1500元之間,還有個比M200再貴些的黑檀木金邊包裹的平頭塞。前者相對夜鶯多了點低音和中音強度,后者有著比較迷人的通透感和空氣感。



幾年前SIVGA團隊投資的KEFINE轉戰國內,這次展出了四款耳塞,價格都在1000元內。
四款耳塞的外觀設計都很樸實,貌似都是金屬,做工看著都很不錯。每款也都仔細聽了下,感覺調音都挺中正,且統一都有著很高的動態和密度。
看了下他們企業店的價格設定,感覺還挺值得留意的。據悉某些型號的最終售價還會再低一些。所以,如果你熱衷聲價比,追求“中正硬朗”的音色,不特別在意外殼的時尚感,那么可以重點留意KEFINE。


土豪HIFI圈經常出現的EMPIRE、CAMPFIRE和NOBLE。這次我認真聽了前兩個品牌。
“海神”顏值很不錯,售價超1萬,好像是幾年前就有了,這次好像是我第二次聽,感覺它的實際音質表現并不夠好,也沒留下太深的記憶。
ODIN 2(售價3萬+)倒是記憶深刻,但它的腔體拿在手上會有種“塑料玩具感”,可能也跟重量太輕有關。
調音層面,自然度不夠好,低頻和人聲的結像較為突兀。厲害的是密度和規模感,注意這里的規模并不是聲場,而是細節元素的體積。是的,它的細節都比較壯碩,有種很“滿”的感覺。
對了,和我同住一屋的攝像師朋友很喜歡它,也許是喜歡它的顏,他好像也沒聽。
音質表現,我覺得它和Kinera洛基神之印有聲場和密度感的相似,但從自然感或科學HIFI角度審視這倆,“洛基神之印”還是更有參考級味道。

這個看著很像“異型腦袋”的耳塞,名字也是alien brain(外星人大腦),一圈四鐵。
聲音很有力量,亮度適中,整體除了低頻有點夸張,其余都還是比較平順自然的。與當年的不銹鋼仙女座對比,它可能是更耐聽。外媒有公布它的頻響曲線,整體也算不錯的。缺憾可能是高頻相對于低頻不夠強勢,顯得透明度不會太好。

grand luna的素質表現比上面那個alien brain要更強一些,外形設計也很不錯,聲音的張力很強,通透度和亮度很不錯,整體有爽塞的風范,但是自然度稍稍有點不太夠。

這款的調音也挺不錯,但我對它的印象不太深。從發自內心的好感程度來說,這三款都有基于硬素質的些許重口味在里面,延續了該品牌以往的那種力量感,如果你熱衷這種感覺,那可以嘗試下。

這款Axion,相對之前幾個,顯得很乏味,也可能是typc-c插頭連蘋果手機,并不容易讓它展現實力吧。
總之,campfire這幾款新品,我覺得素質水準都很高,但內心深處覺得它們還是欠缺一些自然的音樂風采,所以聽了十幾分鐘后,我內心并未產生當年聽太陽神(金色)和不銹鋼仙女時的購物激動。

BGVP所羅門,售價七千多,我好像是在其他媒體的測評中見過它。展會上聽了幾分鐘,感覺確實有水平,也有自己的風格。調音很通透,冷聲,縱深感和橫向聲場很不錯,均衡性也很不錯。略顯可惜的是有點欠缺低頻力量。其余,似乎沒什么頻響缺憾。
外觀設計有一點浮夸,按說還可以再內斂一點。
我聽完所羅門,又返回去聽同樣華麗、通透風格的麗弦鋁帶平板振膜耳塞VSA-PM皇冠,感覺后者的全頻一致性(順滑感)和低音質感會比它更好一些,唯一算是小缺憾的可能是皇冠的高頻多了一點。然后我就在想,如果VSA-PM皇冠售價比它低些,那性價比就出來了。

在拜亞這邊聽了很久,AVENTHO 300和100設計的都挺漂亮。聲音的自然感也很不錯,但是畢竟無線,有點不過癮。所以最后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聽他們的頭戴耳機了。發現拜亞這邊頭戴全是監聽定位的。其中最喜歡的還是DT990 PRO,空曠柔美的音色,好像是250歐的。我去年買的低阻限量版有些問題,看來還是高阻靠譜……

第二次體驗這個,挺好,比我手里的初代柔和度高。但還是沒有太吸引我。

真正吸引我的是這四款新品,有購買欲的是上圖這個DT70IE,堅實、平衡、清晰、監聽感。類似這種感覺的耳塞,洋品牌里還有個威世頓MACH 70。但這倆都不便宜,如果能3000以內就好了。

最出乎預料的是它那個適合鼓手/貝斯聽的DT71IE。調音實力很強,通常來說,低音多的耳塞會有各種小問題,但它這個雖然低音很強,可是飽滿度、真實感卻調得非常好,尤其“真實感”驚艷,完全就是把鼓聲推到你眼前,讓你感受高清晰度的真實的鼓聲力量。
另外,它的人聲和高音也很好,只不過位置和能量會不太如鼓聲那么震撼而已,可實際仍是很有水平的。
古典那個也很不錯,還有吉他、人聲定位的DT72IE也不錯。反正沒差的。碉堡了??上r格目前是5000+的樣子。而且拜亞這牌子貌似不太會輕易降價,所以,我這種窮狗看看就行了。
——————
其實還有一些也想談談,不過,思來想去,覺得還是這樣吧。一般來說,讀者能看10%就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