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汽車銷量增速持續走高,雖然低基數是重要原因,但高達25%以上的增速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從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2025年8月銷量情況看,我國自主品牌汽車銷量增速達30%,在市場滲透率越來越高的SUV市場,哈弗H6銷量穩居榜首,廣汽傳祺GS4緊隨其后,銷量前十名中自主品牌占據五席。自主品牌在2025年可謂大放異彩,除了銷量上榜的車型,新車型艾瑞澤5、博越、榮威RX5、H7等車型的關注度也很高,充分說明自主品牌的實力在提升。
我國的乘用車市場經歷多年快速發展期,增長高峰期已過,轎車市場已進入相對成熟期,增速平穩。SUV接替轎車,今年增長勢頭不減,近幾個月銷量增速超過40%。盡管如此,SUV的競爭也相當激烈,從長期看,SUV終將像轎車一樣進入紅海市場。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在強大的外資品牌中突圍,必須走差異化路線。

令人很欣喜的是,一些自主品牌正摒棄過去同質化低成本競爭模式,開始走精細化路線,精心打造自己的特色產品,且收效不錯,開始擠占部分外資品牌的A級車型。如吉利旗下的SUV博越,外形酷炫,配置也較高端,品質基本達到合資品牌水平,駕駛質感甚至超過很多合資車型。還有廣汽傳祺即將推出的GS8、長城汽車新推出的H7等。
過去我國汽車產業走的是市場換技術的路線,其實并不是很成功,自主品牌集中于低端,中端以上幾乎全是外資品牌的天下。近年來自主品牌的崛起讓我們看到希望。經過最近幾十年的發展,汽車底盤、發動機等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技術演進的節奏放緩,這給自主品牌企業留下追趕的空間,不少自主品牌車企對發動機、變速器、制動等技術已基本掌握。
還有很多因素在加快自主品牌追趕外資品牌的腳步。比如,近幾年出現的互聯網企業造車風潮,這給汽車制造這一傳統行業注入生機。
互聯網造車有些像2000年的互聯網,最終成功的可能寥寥無幾,但這個過程本身將極大促進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有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同時,也將促使傳統車企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如智能化、安全性等等。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的零部件公司正加快“走出去”步伐,通過“走出去”不僅可以提升自身市場地位,還可以通過收購外資企業,引進先進生產技術,提升技術實力。
當前,我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企業集中在車輪、輪胎、玻璃、制動系統等領域,比如福耀玻璃在汽車玻璃行業中的地位難以撼動,很多汽車內外飾公司早已是國外高端車型的核心供應商。這些企業歷經多年國際化競爭洗禮,無論品牌實力、研發實力,還是具體的產品品質均獲得客戶認可,但這些領域多屬技術含量相對低或者勞動密集型,而技術含量更高的底盤系統、發動機系統、安全系統等尚有很多不足。
近來,國內零部件公司正在努力改變這種局面。德國是傳統的汽車制造大國,汽車零部件技術實力強大,國內不少上市公司收購德國多家汽車電子、自動化設備、底盤部件等公司。通過收購,這些公司將技術引入國內,以更低廉的價格供應國內車企。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更多詳細分析可查閱《2025年中國汽車行業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我國每年汽車銷量達2400萬輛,占據全球市場四分之一,是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可以說我國汽車工業發展潛力巨大。從長期看,第一大汽車市場必將成為第一大汽車制造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