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續放增速放緩是多重政策擾動影響交織的結果。1~7月醫藥工業收入增長19.20%,較1~6月的19.60%繼緩,利潤增長16.87%,繼續呈現利潤增速。
醫藥上市公司中報業績整體好于去年,但創業板業績增長遠低于板塊平均水平。我們統計的170家醫藥公司13H1年收入增長15.70%,扣非后凈利潤增長15.95%較12H1的6.34%顯著提升。利潤增速超過20%的公司占比43%,較去年的38%有所回升。多數重點公司業績符合預期,但超預期的個股很少(上半年趨勢投資行情下市場預期也偏樂觀)。主業持續較快增長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部分細分領域龍頭公司:1)擁有獨特資源/獨家品種/品牌消費類公司,如:天士力、白云山(廣藥)、白藥、中恒、紅日等;2)定位大病種領域/高端仿創/產業升級,如:雙鷺藥業、華東醫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漲幅最大的創業板醫藥股整體業績僅增長7%,遠低于板塊平均水平,個股增長幅度波動也較大,顯示在成長初級階段業績的不確定性仍較高。
板塊估值略有回調,短期壓力仍在。在8月策略報告《趨勢力量VS估值壓力》中我們提示板塊高估值風險,并建議“從年初樂觀轉為階段性謹慎,宜守不攻”。8月醫藥板塊在估值壓力,反商業賄賂等負面政策催化下,指數微跌0.05%,部分前期漲幅較大的強勢個股則普遍有15~20%的明顯回調,國信醫藥模擬組合略跑贏醫藥指數。截止8月底,醫藥板塊13PE28X(整體法),相對全部A股PE溢價187%(前期最高點達200%),略有緩解但仍存壓力。其中:醫藥主板、中小板、創業板13PE分別26X、30X、35X,創業板整體估值水平和其業績表現相比明顯偏高。

9月投資策略:調整中增持成長股。短期政策擾動、行業數據、業績表現、估值壓力等多重因素暫不支持板塊短期明顯向上的動力。前期高估值隱含了市場對趨勢或業績的超樂觀預期,中報表現以及即將到來的三季報預期則提示市場行為應趨理性。隨著估值壓力進一步消化,前期市場偏樂觀的預期將得到修正,為后續醫藥行情的“健康”演繹奠定基礎,建議在調整中增持中長期發展趨勢明晰、業績確定性高的成長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