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隱士,許由被奉為隱士鼻祖:在我國古代經常遭逢天災人禍,進入動亂的年代,這種時候往往有賢人出世救濟天下,而天下太平時這些人都選擇歸隱,所以被稱為隱士。「隱士
在我國古代經常遭逢天災人禍,進入動亂的年代,這種時候往往有賢人出世救濟天下,而天下太平時這些人都選擇歸隱,所以被稱為隱士。「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他們才華橫溢名聲在外,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意仕途歸隱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詔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賢者對此無動于衷。現在巴拉排行榜網小編為大家介紹中國古代十大隱士,許由被奉為隱士鼻祖,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隱士在榜單上吧!
許由是上古時期堯舜時代的圣人和神人,許由在世時帝堯曾想把位置傳給他卻遭到了拒絕,帝堯想請他出任九州長官,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愿意聽這種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操贏得了后世的尊敬,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
巢父也是上古時期堯舜時代的圣人和神人,巢父則更為神奇相傳他在樹上筑巢而居,而巢父也是帝堯心中最完美的天下之主,但是可惜的是由于巢父的神秘,史籍中對他的記載也是寥寥無幾。
伯夷、叔齊相傳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二人因為懶于俗物相互推脫王位而相繼入山隱居。叔齊,商末孤竹國(今河北盧龍西)君少子,名致。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相偕去周。武王滅紂后,他們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饑餓而死。
伯夷,商朝末期孤竹國國君,姓墨胎氏,名允,是殷商契的后代。其父把國君之位繼承與其弟叔齊,叔齊又讓位給伯夷,而伯夷以為是忤逆了父親的命令而逃跑了,叔齊而不想繼承,也一起逃跑了。武王伐紂的時候二人曾經阻攔過周武王的大軍提出以暴制暴的說法,后來因為姜子牙的力保才沒有死于周武王的刀下,此后伯夷、叔齊便不知所蹤,后世所說的餓死于首陽山其實只不過是史學界的猜測之言而所謂“登上首陽山,采薇來就餐,殘暴代殘暴,不知錯無邊”的歌詞也不過是民間流傳之語罷了。
鬼谷子原名王詡,春秋末戰國初時衛國人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神秘人物之一,他同時被道家、陰陽家、兵家、縱橫家等數個學術流派奉為始祖人物,門生弟子更是攪動了整個春秋戰國乃至秦漢亂世的風云,世間對于鬼谷子的傳說多來自于他的弟子,而根據記載最早自稱是鬼谷弟子的是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人而最晚活躍于世間的鬼谷弟子則是出海尋仙藥的徐福,時間跨度百余年之久可謂神秘之極。
陶淵明(約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潛。一說名潛,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卒后親友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辭賦家、散文家、田園詩人。
“商山四皓”指的是漢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東園公唐秉、甪(lu)里先生周術、綺里季吳實和夏黃公崔廣四位著名學者。他們不愿意當官,長期隱藏在商山,出山時都80有余,眉皓發白,故被稱為“商山四皓”。劉邦久聞其大名,曾請他們為官而被拒絕。他們寧愿過清貧安樂的生活,還寫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饑。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兮,不如貧賤之肆志。”
陶弘景可以說是較為典型的隱士人物,他是齊梁間道士自身的學術修養超乎常人是著名的道教思想家、醫學家,煉丹家,文學家可謂名頭眾多,更為可貴的是他還有著山中宰相之稱,他的好友梁武帝蕭衍幾次想要請他出山都被拒絕,無奈之下只要遇到大事就會修書一封送入山中詢問陶弘景的意見,陶弘景看在多年的情義上也常常修書指點梁武帝,完全就是一個不在朝堂之上的宰相。
陶弘景除了才能出眾之外還是道家著名的神仙人物,他醫術、道術十分高明,尤其擅長煉制丹藥,在道教的神話傳說中陶弘景的丹藥是僅次于太上老君所練神丹的,而且相比于虛無縹緲的太上老君,活生生的陶弘景無疑更有吸引力,同時陶弘景也是道教茅山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顏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魯國人。字子淵,亦顏淵,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贊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 反、仁”。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后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謚號。

東漢隱士嚴光(生卒年未詳),一名遵,字子陵,余姚人。東漢建武元年(25),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嚴光乃隱名換姓,避至他鄉。劉秀思賢念舊,令繪形貌尋訪。遣使備車,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陽。劉秀至授諫議大夫,不從,歸隱富春山(今桐廬縣境內)耕讀垂釣。80歲卒于家。詔郡縣賜錢百萬、谷千斛安葬,墓在陳山(客星山)。以“高風亮節”名聞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