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界十大頂級圈子大盤點:對于頂級企業家來說,圈子就是生產力,圈子就是人脈。無論做任何事,一個人的力量都是十分有限的,許多問題也無法依靠個人的能力單獨解決
對于頂級企業家來說,圈子就是生產力,圈子就是人脈。無論做任何事,一個人的力量都是十分有限的,許多問題也無法依靠個人的能力單獨解決。其實越是高端人群越重視打造自己的圈子,拓展自己的人脈。當某個俱樂部的成員都是和你一樣的商業大咖,你便擁有了最重要的社交網絡,掌握了更多跨行業的資深優質的資源。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中國商界十大頂級圈子。
2013年3月,杭州出現的一輛大巴車被稱為史上“身價最高的大巴”,馬云坐在售票員的位置上,車上坐著馬化騰、李彥宏、古永鏘、劉永好、王健林、馮侖、郭廣昌、李東生、曹國偉等大佬。網友調侃說:“司機師傅,別緊張。 ”
事實上,這只是華夏同學會的一次普通聚會。華夏同學會是一個低調而略顯神秘的組織,由曾經就讀長江商學院和中歐商學院CEO班的大佬們組成,他們每年聚會兩次,由一位同學做東。據傳,不能出席活動的同學將被罰款,款項全部進入華夏慈善基金會。
泰山會,舊稱泰山產業研究院,成立于1993年,是由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主觀的非獨立法人機構。匯聚了段永基、馮侖、盧志強、史玉柱、柳傳志、李彥宏等江湖大佬,并且每年只發展一個會員單位。華怡芳是泰山會發的奠基人,2005年,華怡芳去世后,泰山研究院改名為泰山會。泰山會組織也更加私人化、不再設分會,取消內刊。泰山會是中國最知名、最神秘的大型商會之一,甚至有人將其與美國骷髏會并列。
在泰山會的成員是相互幫扶的。上世紀90年代,在史玉柱面臨著巨人大廈爛尾、巨人電腦因非法預裝微軟公司軟件而被起訴之時,泰山會尤其是同為會員的段永基向史玉柱伸出援手,支持其依靠腦白金東山再起。雖然史玉柱和柳傳志等人身后的泰山會,名聲在外,但是鮮有報道。因為會員們從一開始就達成一致:聚談時不錄音、不記錄、不邀請當地領導、不對外宣傳。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簡稱CEC)是中國頗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組織,于2006年由31位中國商業領袖、經濟學家和外交家發起成立。作為民間非營利機構,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弘揚商業正氣,以推動企業家精神社會化、推動經濟及社會的可持續性為機構使命。

該俱樂部的成員包括經濟學家吳敬璉、張維迎、周其仁、許小年,企業家王石、馬蔚華、馬云、郭廣昌、王健林、牛根生、朱新禮、俞敏洪、李書福、李東生、馮侖等人。這是一個活動頻繁的圈子。企業家們經常聚在一起“瘋一把”,馬云抱怨式的吐槽、俞敏洪喝多了站在桌子上唱歌,都是該俱樂部里司空見慣的場景。情緒的發泄與情感的支持,在這一圈子里都能夠得到滿足。
江南會是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發起投資建造的一所會所,創建于2006年。2025年1月江南會曾關閉整頓。江南會創始人是由馬云、馮根生、沈國軍、宋衛平、魯偉鼎、陳天橋、郭廣昌、丁磊八位浙商共同發起創辦。其被稱為杭州最高檔而又最低調的會所。年費20萬,通過嚴格審核才可以成為會員,后者,攔住了許多人。
這些浙商中的大部分,平時聯系并不多,尤其是創始會員,一有事情還是會緊密聯系,比如此前,在綠城的董事長宋衛平遭遇資金鏈危機的時候馬云就毫不猶豫地出手,號召阿里員工去買綠城的房子。
2010年,劉東華辭去《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一職,創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決策者俱樂部正和島,服務包括線上社交平臺和高層線下活動。2012年6月,正和島舉辦了以“大家伙,新玩法:巨人的兒童節”為主題的開島儀式,包括柳傳志、王健林、劉強東、沈南鵬、李國慶、施正榮、薛蠻子、張維迎在內的近300名企業家、學者參加了活動。為保證每個來的人都是對的,正和島采取嚴格的實名制、會員制、收費制、邀請制。
長安俱樂部毗鄰天安門廣場,位居北京市東長安街十號。由亞洲聯誼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監督管理,與全球250多家俱樂部聯網,致力于建立國際化企業與國內大企業交流的平臺,注重政府、民間與國際之間的交流。從1996年俱樂部成立,長安俱樂部已經成為中國頂級的會員制俱樂部。
長安俱樂部由香港富華國際集團董事長陳麗華創辦,會員包括政府官員與傳統產業人士。會員類型分為終身會籍和十年特殊會籍,會員總共有1000個名額,現有會員900多人。代表會員有李嘉誠、霍英東、楊元慶、任志強、楊瀾、楊利偉。
歐美博士團是由歐美同學會中一部分博士、準博士、在讀碩/博研究生組成的綠色技術應用團隊,注重跨學科、跨行業、跨地域的工程集成與產業運用。旨在為中國生態城鎮化建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歐美同學會是由中國留學海外各國歸國同學自愿組成的群眾團體。由中共中央書記處領導中央統戰部代管。
“接力中國”是個特殊的商界圈子,它是二代企業家的圈子,他們想接過父輩們手中的槍。這是一個封閉而又開放的圈子。“二代”的力量正在集結,他們很清楚,不走出父輩的影子就太膿包了。31歲的浙江嘉興人陳豪是接力中國的發起人,他說,“我希望接力中國將來出現像馬云、柳傳志式的企業領袖。當然,這需要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
如今以地域劃分的商幫正在復蘇,山東商幫、蘇南商幫、浙江商幫、閩南商幫、珠三角商幫成為了中國五大“新商幫”,并且有越來越多的商人開始按照地緣為自己定位,冠以“新X商”的名號。
多種多樣的“牛人大雜燴”為企業間“擦出火花”提供了可能,但其組織性、針對性并不強。相比之下,對于把“他鄉遇故知”看成人生四大喜事之一的中國人而言,地方商會內的各成員團結得更為緊密。
2003年10月,劉曉光同一些企業家到阿拉善月亮湖考察。一顆凝聚企業家環保決心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企業家進入阿拉善協會的門檻并不高,入會的條件是承諾連續十年且每年投資10萬元人民幣。入會阿拉善協會,每個企業家享受到的都是平等權利。一個表現是,協會的會議不設主席臺,都是圓桌會議,不排位,會員可以任意選擇座位,即使是會長也有可能坐在一個小旮旯里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