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里的硯臺好?中國古代十大名硯:筆墨紙硯統稱為文房四寶,而硯臺作為四寶中質地最為堅硬好收藏,一直以后被文人墨客作為伴手禮相互贈送,因此硯臺的收藏價值也是很高的,
筆墨紙硯統稱為文房四寶,而硯臺作為四寶中質地最為堅硬好收藏,一直以后被文人墨客作為伴手禮相互贈送,因此硯臺的收藏價值也是很高的,那么,你知道中國哪里的硯臺好?下面巴拉排行榜網就給各位介紹下中國古代十大名硯,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用端溪硯石制作,產自廣東省肇慶市東郊斧柯山端溪之爛河山。
石質細膩、幼嫩,有發墨不損筆毫和呵氣即可研墨的特點。
端石天然生成的花紋構成端石的“石品”, 如蕉葉白、魚腦凍、天青、火捺、豬肝凍、金星點、冰紋、石眼等。
端硯的制作工藝非常講究,以古雅、樸實、精美、自然聞名于世,有“群硯之首”、“天下第一 硯”、“文房四寶中的寶中之寶”的美譽。
因其“體重而輕,質剛而柔,摸之寂寞無纖響”,自唐代問世以來,便受文人學士青睞。

加上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 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故而升到我國石硯之首。
也稱洮河石硯,其料取于甘肅卓尼一帶洮河深水處,洮河源于古時洮州,故名洮河石硯,簡稱洮硯。
石質膩潤,色澤細麗,發墨快,貯墨時間長。
洮河石分為綠洮和紅 洮兩種,綠洮石有“鴨頭綠、鸚哥綠”等名石,石紋如絲,清麗誘人。
紅洮石呈土紅色,色純而細潤,頗罕見。
洮河石硯傳世很少。
始于唐代,產于古歙州(今江西婺源,安徽省歙縣、黟縣、休寧等地)以婺源的龍尾硯為優,其料取于江西婺源縣龍尾山一帶溪澗中,故又稱之為龍尾硯。
歙硯石質堅 韌、潤密,紋理美麗,撫之如肌,磨之有鋒,澀水留筆,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滌之立凈。
敲擊時有清越金屬聲,貯水不耗,歷寒不冰,呵氣可研,發墨如油,不傷 毫,雕刻精細,渾樸大方。
自唐以來,一直保持其名硯地位。
山西澄泥硯,出產于山西省新絳縣(古稱絳州),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硯之一,與端、歙、洮硯齊名。
澄泥硯由于原料來源、燒制時間不同而有不同顏色,以 “朱砂紅、鱔魚黃、蟹殼青、豆綠砂、檀香紫、為上乘顏色,尤以朱砂紅、鱔魚黃最為名貴。
澄泥硯不施彩釉,采用科學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藥物熏蒸,特殊的 爐火燒煉,使之自然窯變,同窯之中的澄泥硯幻變神奇、色彩各異。
河北傳統名硯,產于易州(今易縣),也稱易硯。
取石于河北省易縣鐘南山,硯石色彩柔和,為紫色水成巖,石面上常點綴碧綠、淡黃或灰色的斑紋。
硯石細膩光潤,質剛而柔,易發墨,儲墨久長,不滯墨。
雕刻以龜硯、龍硯、琴硯、獸硯、棋硯等最為著名。
硯石出自貴州省岑鞏縣星臺潭,石硯堅致細潤,發墨細,不滯筆,貯墨于硯中終日可用。
如果無水時,呵氣硯中,能自出露液,并能用于書寫。
石質堅潤如玉,呈黛色,具有“水石殊質,渾金璞玉,云滋露液,惜墨惜筆”的優點。
思州石硯的制作以浮雕為主,造型古樸厚重。
又 名金星硯,產于山東省淄博市的淄川、博山一帶,已有千年的歷史。
淄石顏色有綠、黃、紫等幾十個品類。
綠色的有荷葉綠、竹竿綠、萵苣綠和沉綠;紫色的有夾山 紅、紫云、紺紅等;黃色的有紺黃、柑黃、束瓤黃等。
此外還有赭色、多彩、紺青等品種。
淄石硯的珍珠斑、翡翠斑、冰凍紋、金銀星、色暈之類常現于硯面。
產自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山麓筆架山。
硯有深紫、淺綠兩種天然色彩,制硯以紫色為主,綠作點綴之用。
硯石中帶石眼、玉帶、銀錢、眉子和云紋者更是可貴。
此硯質地細,發墨細,不滲不漏,不干不臭,不損筆毫。
以山東省所產諸硯石制成的硯,山東紅絲石硯為魯硯代表,以其質地嫩潤,護毫發墨,色澤華縟,瑰麗多姿。
魯硯石質、色澤、紋彩、天然形狀等方面各具特點。
包括有紅絲石、淄石、尼山石,還有徐公石、浮萊石等十多個品種。
這些硯材都具有沉透嫩潤,堅而不頑,膩而不滑,發墨而不損毫的特色。
長期以來,吉林省松花御硯一直為宮廷專用,隨著清朝覆滅,這一名貴硯石失傳。直到1979年生產才得以恢復。
產于東北長白山區,色彩有紫紅、紫綠相兼、深綠、淺綠四種,間有黃色和刷絲紋,以深綠色刷絲為上品。
石質堅實發墨,硬度比端石、歙石都高,研磨以后,用水沖洗不留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