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最美麗的候鳥,蜂鳥上榜:鳥類遷徙是鳥類遵循大自然環境的一種生存本能反應。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
鳥類遷徙是鳥類遵循大自然環境的一種生存本能反應。很多鳥類具有沿緯度季節遷移的特性,夏天的時候這些鳥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的時候則在緯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無論人類還是動物,對于回家總是有著特殊的感情,長期往返于兩地的遷徙性動物,更是對于回家有著難以想象的執著,那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漂亮的候鳥嗎?現在巴拉排行榜網小編為你們帶來了世界十大最美麗的候鳥,蜂鳥上榜,這些候鳥每年由一地遷往另一地,春去秋來,樂不此彼。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們一起往下看吧!
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這種小型禽類具有最復雜的遷徙性質。蜂鳥大部分時間都在樹枝上休息,獨自生活,捕食小昆蟲和蜘蛛,能以每小時33英里以上的速度飛行,也是唯一能向后飛的鳥。這種鳥類在春季遷徙到美國,跨越墨西哥灣500英里,飛行了20小時,中間可以不停歇。
猛禽是最長遷徙路線的鳥類之一,其每年兩次遷徙,路線長達16,000公里,它們從北極的極北到達南美洲的南端。這種中型海岸鳥喜歡在加拿大、歐洲和俄羅斯的北部繁衍后代。它通常在水附近或內陸地區筑巢,成鳥身長23~26厘米,翼展47-53厘米。體重在100到200克之間變化,但是在遷徙之前,它們的重量會加倍。
大紅鸛也叫大火烈鳥,發現于印度次大陸,這一物種有著驚人的生活方式,與許多其他鳥類不同,它們在本質上是一夫一妻制,也就是說,它們一生都與一個伴侶生活在一起。這種鳥類可以長到145厘米高,因此它們是世界上最高的火烈鳥之一。最初,這一物種是白色的,但后來當它們變老時,顏色變成了粉紅色。
這是一種美麗的鳥類,屬于畫眉科,但現在被認為是東半球的一種捕蠅鳥,麝香科。這種鳥可以長到13-14厘米,它們從阿拉斯加遷徙到中歐和亞洲,它是一只非常害羞的鳥,因為它經常躲在阿拉斯加濃密的灌木叢中,它喜歡吃昆蟲、毛蟲和漿果。
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雁,野鵝是飛得最高的候鳥,經常在海拔6英里的高空飛行。從中亞飛到印度次大陸需要大約8個小時的時間才能飛越喜馬拉雅山。作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候鳥之一,斑頭鵝可以在一天內遷徙1000英里。長可達75厘米,體重約為1.87-3公斤,它喜歡吃植物,偶爾吃甲殼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鳥類在繁殖季節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印度北部和中國西部,冬季遷往印度北部和緬甸北部。
這些微小的鳥類做出了非凡的壯舉,因為它們是有史以來最長遷徙路徑的鳥。它們原產于地球的北極一側,但是在冬天,它們會遷移到地球的另一邊,到南極。這一物種在冬季失去羽毛,然后長出新的羽毛。此外,在此期間,它們無法飛行,直到新的羽毛長出。喜歡吃昆蟲、小魚、蠕蟲、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如小龍蝦或蝦,幼崽有灰色或棕色蓬松的羽毛。
也可稱為魚鷹,是以活魚為生的捕食者,它有很好的潛水能力,可以在水面下潛水三英尺。它住在淺水區附近,作為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鳥類,它們主要依靠魚類生存,然而,人們已經看到它捕獲了一些其他動物,如鳥類、爬行動物,甚至甲殼類動物。它們一直在北美、北歐、亞洲和澳大利亞沿岸繁殖,其壽命約為10年或更長,已知最古老的北美魚鷹活到了25歲。
這種長嘴長腿的鳥在冬天游歷英國海岸,它喜歡吃貝類,海洋蝸牛,蠕蟲和蝦。這一物種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受威脅物種,并受到保護。它們成群遷徙到東亞、阿拉斯加、澳大利亞、非洲、歐洲西北部和新西蘭的海岸,其不間斷地可以飛行長達7000英里。
布谷鳥在亞洲和非洲之間遷徙,以悅耳的聲音而聞名。中型鳥類的長度可達12.6至14.1英寸,在移徙期間,他們每年9月前往非洲,以避免歐洲和亞洲冬季溫帶地區出現寒期和食物短缺。這種鳥種在飛行時看起來像一只鷹,并發出鼓泡聲。布谷鳥是鳥類中臭名昭著的一種,它從它的宿主鳥巢中取出一個蛋,而不是把蛋留在那里,當布谷鳥寶寶出來的時候,它把其他的蛋推出鳥巢,然后由宿主母親撫養。

以短腿和長而直的喙而聞名的中型鳥類,在4200英里的距離內,大天鵝以每小時60英里的速度飛來飛去,這使它成為所有候鳥中最快的鳥。但這一物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列為威脅物種,由于棲息地的喪失和破壞,其數量一直在迅速減少,這些鳥也面臨著人類獵殺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