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季度航運業繼續低迷,未來世界經濟增長復蘇前景仍不明朗,行業需求增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行業景氣度難言改觀。
2013年2季度,行業供需關系延續失衡態勢,運力過剩矛盾依然突出。2013年二季度受廢鋼價格下滑的影響,船舶拆解量有所減少,同時船舶造價的低位徘徊帶動行業內規模大、實力雄厚的企業逆周期造船的力度,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行業運力過剩態勢。航運業仍處于去產能階段,支撐運價回升的需求基礎不足,三大子行業運價水平經歷了短暫的上行后回落。2013年2季度,BDI均值為887.79點,同比下滑13.29%;中國集裝箱出口指數CCFI均值為1065.70點,同比下滑16.97%,油運BDTI均值620.39點,同比下滑15.92%。預計2013年全年干散貨、油輪、集裝箱運力增速分別為7%、3%、7%,高于5%、2%、6%的需求增速,加上2010年以來的過剩運力的累加效應,行業供需矛盾呈惡化趨勢。
截至2013年7月末,全球油輪總運力5.04億載重噸,同比上漲3.5%,預計全年運力增長約為3%,高于2%的需求增速,供需缺口繼續拉大。2012年全球VLCC、蘇伊士型及阿芙拉型油輪平均運價分別為1.83萬美元/天、1.69萬美元/天和1.29萬美元/天,2013年1~8月平均運價分別為1.03萬美元/天、1.37萬美元/噸和1.31萬美元/噸。展望2013年三季度,運力增長及需求不確定的前提下,油輪市場景氣度將低位徘徊。中長期來看,隨著美國頁巖氣的開發利用及中國跨境輸油管道的鋪設,原油及成品油海運需求將面臨一定的沖擊,油輪運輸市場復蘇路途漫漫。

2013年8月4日公布的《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中提出鼓勵老舊運輸船舶提前報廢更新,調整延續實施促進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政策至2015年12月31日,鼓勵老舊遠洋、沿海運輸船舶提前報廢并建造符合國際新規范、新公約、新標準要求的綠色環保型船舶。上述政策本質是促進船舶工業的轉型升級,航運業供需失衡態勢難有改變,但有助于國內航運企業降低燃油成本,減少進入歐美市場阻力,暫時緩解資金鏈壓力。
首先,15~20年以上船齡船舶的技術水平較為落后,設備老化,燃油使用效率較低,新船燃油成本平均較老舊船舶降低20%以上,在燃油價格高企的背景下,有助于緩解燃油成本壓力。其次,歐美等發達國家設置環保標準、燃油效率等技術標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中國航運企業面臨較大的“綠色”技術壁壘,上述政策將促進國內航運企業加速船舶更新速度,提高整體船舶技術裝備水平,滿足歐美國家的市場準入要求,提高市場占有率。最后,由于船舶貶值帶來的賬面價值高于公允價值,舊船拆解補貼政策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劇航運企業賬面虧損程度,但補貼資金的流入有望暫時緩解航運業資金鏈壓力。然而中長期來看,若航運市場供需關系未出現實質性改善,新船的替代性引進會使航運企業面臨較大資本支出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