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低迷,資產負債錯配的狀況,2012年下半年開始,保監會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政策,主要是進一步拓寬了投資范圍,新增投資品種,支持了行業的創新。保險業另類投資由此興起。
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有9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起了114項債權投資計劃。備案金額已經超過350億元,平均的項目期間為7年多,提供了規模較大、期限較長的資金支持。與此同時,保監會還放開了不動產的投資。目前保險機構已經投資在上海、天津、武漢、南京、重慶等地區的保險保障項目,累計資金已超過235億元,其中有5家保險機構投資了7個養老社區,占地面積超過了35000畝,預計投資150億元左右,為養老保險提供了一些很好的養老設施建設。

截至前五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70898.15億元,較年初增長3.44%;銀行存款21970.25億元,占比30.99%;債券31934.56億元,占比45.04%;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8664.64億元,占比12.22%;其他投資8328.7億元,占比11.75%。
其中,另類投資為行業收益率回升發揮了巨大作用。據悉,保險行業另類投資計劃平均收益已達到6%。隨著另類投資占比的逐步提升,保險資產不僅在資產負債匹配上規避錯配,防范風險,也可以穩步提高投資收益。
從未來發展看,投資新政效果初顯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資產配置結構優化、投資收益向好的方向發展、項目資產支持計劃等創新投資試點穩步增長、行業風險監控進一步加強。未來,保監會將繼續推動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釋放更多改革紅利。
但另類投資和實體經濟的零距離接觸,也讓人擔心地方融資平臺風險是否會拖累保險業?對此,陳文輝認為,保監會在前段放開的同時,后端也加強了風險管理。如保險投資債權計劃,一定要有銀行擔保。同時,保險投資的項目,也要看得見摸得著,而不是霧里看花。保險另類投資的風險目前處于可控范疇內。
不過,不同于險資熟悉的股票基金債券等原有投資領域,另類投資是完全不同的投資類別,需要專門的投資團隊和投資文化的建設,而這需要時間磨合。因此,要保持險資在另類投資方面的穩健特征和積極優勢,還需要各方參與者共同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