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援引JTBC電視臺報道,氣候變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韓國農業版圖。研究顯示,年均氣溫每上升1℃,農作物種植區就會北移81公里,這一速度引發韓國農業結構劇變。
預測模型表明:未來幾十年,韓國蘋果的“適宜種植區”將持續萎縮直至基本消失;水稻、白菜等主要作物同樣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困境。
氣候變化沖擊的影響有多大?早在2020年,韓國氣象廳和環境部發布的一項氣候變化報告就指出,相關人士分析稱,按目前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推測,預計到21世紀末(2071-2100年),韓國的高溫天數將增加3.5倍,同時降水量將增加13.1%,國內環境將不適宜栽種蘋果。
該報告主要針對2014-2020年發表的1900多篇韓半島環境相關國內外論文和報告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報告稱,韓國地表氣溫升幅高于全球平均值。

具體來看,1880-2012年全球平均升溫0.85度,韓國在1912-2017年升溫1.8度,即在更短的時間內升溫數值更大。年均氣溫方面,從1980年代的12.2度上升至1990年代的12.6度、2000年代的12.8度、2011-2017年的13度,天氣持續變暖。
酷暑天數方面,1970年代以來半島酷暑天數(日極端最高氣溫超過38度)年均增加0.89天,熱帶夜(夜間最低氣溫超過25度)增0.96天。按季節來看,2015年起春季高溫天氣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均有所增加,2000年起夏季酷暑天數劇增。
海洋方面,1989-2017年海平面年均上升2.9毫米。其中,濟州附近海岸上升速率最高,為4.44毫米。2010年以來極端最高和最低水溫等海洋極端現象也更加頻繁發生。旱澇災害、臺風等的出現頻率和強度也在持續增加。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自央視網、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