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產業在經濟危機中受挫較大,但制藥業尤其是生物制藥業的發展卻呈持續增長態勢。在日前召開的第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官員以及生物領域的專家發言讓中國生物產業界為之振奮:生物產業面臨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有望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發展生物技術,引領生物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中國正在成為各界共識。
經濟危機是我國生物制藥業的發展良機
目前我國生物產業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當前金融危機還在繼續,多個行業面臨嚴重困難,但中國制藥行業仍呈增長趨勢,尤其是生物制藥產業以其高科技含量、高利潤、低成本等優勢,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很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新藥研發成本低,研發環境寬松,強大的政策支持等使得中國的制藥研發行業近幾年中發展迅速,已經有重視研發與創新的生物制藥企業脫穎而出。
一向埋頭苦干、注重研發創新的沈陽三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婁競告訴筆者,“研發與創新是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生命力,穩定可靠的產品質量是生物制藥企業的靈魂。”而這兩手都很硬的三生制藥16年前白手起家,自主研制的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特比澳”,成功解決了癌癥患者在化療之后血小板減少的世界醫療難題,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臨床試驗并上市的基因工程藥物。2025年,三生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IPO的生物科技企業,穩坐中國生物制藥基因工程蛋白類藥物的頭把交椅。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生物制藥產業未來充滿希望,前景看好。展望今后,中國的生物制藥產業將呈繼續增長態勢。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生物、生化制品行業將依然呈現較快發展態勢。
生物制藥企業亟待提高研發創新和競爭力
生物制藥投資大、風險大、周期長、回報高,生物技術產業愈來愈成為醫藥產業中的焦點。國際醫藥產業巨大的經濟效益在于創新,每個大型醫藥公司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而單個產品的年銷售額就可達十億至幾十億元。
目前世界上最有實力的跨國醫藥企業均已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研發機構,婁競呼吁,我國的生物制藥企業必須加快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創新產品,加強技術孵化能力,迅速實現產業化生產,否則自身持續發展、參與國際競爭將面臨極大困難。
只有研發出新藥才能真正促進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中國制藥企業長久以來都在生產國外的仿制藥,因此創新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三生公司很早就看到了國內研發能力與國際現代生物技術水平之間的差距,他們把目光轉向與國際合作,并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這一舉措使三生公司受益匪淺。該公司在國內獨立開發干擾素和白細胞介素-2時,分別用了9年和11年時間,而設在美國的研究開發中心開發成功重組紅細胞生成素,耗時僅4年半。在保證新產品的開發速度的同時,他們及時申請專利保護,這樣一個平臺能夠使企業的全部研發活動前后銜接,盡可能縮短了從科研到產業化的周期,企業也逐步形成了“生產一代、報批一代、研究一代、準備一代”的新產品開發機制。
婁競表示,隨著日趨激烈的全球生物制藥市場競爭的迫近,中國企業應當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用不斷推出新產品的業績來回報社會。他認為,對于新興的具有競爭潛力的生物制藥行業,國家還是應當運用合適的產業政策予以鼓勵,如果能像支持軟件行業那樣來對待,中國的生物制藥產業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研發固然重要,產品質量更是重中之重。婁競認為技術領先是暫時的,文化領先才是永久的,員工腦子里必須要有質量文化的烙印。三生公司嚴格按照歐盟標準建造GMP生產車間,人才、思維都向國際靠攏。在生產過程中,三生公司建立了嚴格的生產管理和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合理安排生產周期,優化操作控制點,嚴格按照國家GMP要求和ICH(人用藥品注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國際標準進行生產操作,確保了產品質量。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對于生物制藥產品尤其如此。美國《藥物科學雜志》日前發表了美國安進公司完成的安進“怡潑津”和亞洲促紅素產品的質量比較,結果表明,三生公司生產的重組人促紅素“益比奧”質量穩定,糖基化程度高,各項指標與“怡潑津”一致,來自亞洲的其他重組人促紅素產品則質量與“怡潑津”有較大差別。事實證明沈陽三生的產品質量已經獲得國際認可,這一結果足以令人振奮。
據悉,三生公司投資2億元興建的10000平米符合歐盟GMP標準的生產車間,將于明年建成投產,屆時其生產能力將提高5倍以上,產品將進入主流醫藥市場。
打造真正生物制藥巨子
業內人士分析,與世界先進國家的生物醫藥產業相比,中國生物醫藥產業還存在不少差距。目前生物技術產業發展面臨高端人才缺乏、配套政策不全等諸多問題。我國生物制藥產業尚在艱難中跋涉。
婁競透露,三生正在研發單克隆抗體和重組宮頸癌疫苗等藥物,以期在新的競爭中占領制高點。單克隆抗體藥物臨床效果顯著,是治療某些病癥的唯一有效藥物。目前國內以進口為主,價格昂貴,發展前景樂觀。但是建單抗生產廠標準較高,費用大,至少需要1億美元,由于資金不足,國內工藝水平較低,管理水平不高等原因,目前國內沒有大規模單抗藥廠。業內人士呼吁政府給予一定傾斜政策,允許多個廠家聯合建一個單抗生產基地,這樣可以緩解單個企業的資金壓力,有利于推動國內單抗藥發展。目前國外已經至少有7家單抗生產基地關閉了,而目前中國還沒有一個單抗生產基地。如果國家政策能夠充分利用國外的單抗基地生產單抗產品,也是一種較好的途徑。
整合資源可以獲得最大利潤。三生目前的主打產品“益比奧”主要用于腎透析,目前已經占領了國內銷售份額40%以上,在國內外同類藥品消費市場中遙遙領先。目前,我國有腎性貧血患者100—150萬人,益比奧的價格降低了,但腎透析的治療過程和設備費用仍然較高,婁競告訴記者,三生有意在此領域下些功夫,以真正讓病人受惠,降低腎性貧血患者的醫療費用。
專家認為,中國的生物制藥企業規模還不太大,中國藥企缺乏產品研究與創新能力,目前沒有造就真正意義上的制藥巨子,但是國內卻有一部分藥企在發展過程中,沉淀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財富密碼不可復制,但他們無疑對中國的制藥業有著深遠的影響。雖然有個體差異,但企業成功的因素90%是相似的,創新、質量、銷售越成功,被別人替代的危險就越小,企業地位就越穩固。
我國生物制藥產業面臨巨大發展機遇,應加大競爭力,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快培育生物產品市場,加強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完善人才使用機制,繼續加大淘汰落后的力度,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更多生物制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生物制藥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