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煮出一顆完美的雞蛋?學者們有話說: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綜合消息:全熟雞蛋的蛋黃雖細膩松軟,但吃起來口感較干;溏心雞蛋蛋黃濃郁,甚至可以流動,卻面臨拉肚子的風險。
中新網北京2月7日電 綜合消息:全熟雞蛋的蛋黃雖細膩松軟,但吃起來口感較干;溏心雞蛋蛋黃濃郁,甚至可以流動,卻面臨拉肚子的風險。問題來了,怎么才能煮出一顆完美的水煮蛋,既營養又美味?
6日,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旗下期刊《通訊-工程》(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發表文章,學者們研究出一種叫“周期性烹飪”的方法,使煮雞蛋的口感質地和營養價值都得到優化。
煮雞蛋其實是一門關于火候和時間的精致藝術,因為蛋黃和蛋白凝固所需的溫度并不相同。通常情況下,蛋黃在達到65攝氏度時開始凝固,而蛋白則需要達到85攝氏度。
文章作者稱,為了避免出現過熟或者不夠熟的雞蛋,人們需要選擇一個適中的溫度。目前比較流行的方法都各有利弊。
如果將雞蛋放進100攝氏度的水中煮12分鐘,雞蛋雖然全熟了,但每個部分的溫度都遠高于理想的烹飪溫度,尤其是蛋黃;若將雞蛋放進100攝氏度的水中煮6分鐘形成溏心蛋,蛋黃又沒有熟;聽起來很高級的低溫慢煮法(Sous-vide),即將水溫控制在60攝氏度至70攝氏度之間,最終雞蛋各部分的溫度為65攝氏度,在這種情況下,蛋清中的蛋白質無法完全凝固。
作者們研究出的“周期性烹飪”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他們的方案是,分別準備一鍋100攝氏度和30攝氏度的水,每兩分鐘將雞蛋從一口鍋中轉移到另一口鍋中。32分鐘后,將得到一顆完美的水煮蛋。
“在恒定溫度67攝氏度時,蛋黃的中心才能凝固。”作者之一的佩萊格里諾·穆斯托(Pellegrino Musto)在接受法新社采訪時表示,在他們的方案中,這是沸水鍋和溫水鍋達到的平均值。
“蛋白在熱循環和冷循環過程中分別經歷從100攝氏度降到87攝氏度和從30攝氏度升到55攝氏度的溫度變化,”穆斯托補充道,這使得蛋白的所有層次在加熱和冷卻的過程中,都能達到理想的烹飪狀態。

他還表示,這種烹飪方法在營養成分方面也比傳統方法更具優勢。(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