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調研中心了解:作為與房地產發展休戚相關的陶瓷行業,第一季度陶瓷市場表現趨于平穩,一度還爆出有知名陶企一季度增長超過50%的不錯表現。不過,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副秘書長尹虹撰文表示,鑒于建筑衛生陶瓷行業對于房地產形勢反應的滯后性,估計以后三個季度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4月底,安蒙衛浴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熱點話題。雖然這只是行業個案,但也凸顯了陶瓷行業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差的資金短板。在上游房地產出現“枯水期”的不利形勢下,陶瓷行業或將受到沖擊,加速行業洗牌。
樓市:大佬唱衰,銀行捂緊錢袋
早在5月初,房地產大佬對房地產市場已經表現出悲觀情緒,萬科副總裁毛大慶在5月初的一次內部發言中說,“中國房地產已經觸頂天花板,警告不要幻想房價繼續上漲。”毛大慶的擔憂,被市場上相繼釋放的一系列信息所證實。
5月13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四個月,商品房銷售面積2770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9%,銷售額18307億元,下降7.8%,降幅比前三個月擴大2.6個百分點。其中,以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量價齊跌幅度最為明顯。
受商品房銷售下滑的影響,房屋新開工面積也在下降。1-4月,房屋新開工面積43234萬平方米,下降22.1%,降幅收窄3.1個百分點,多個城市呈現樓市萎縮跡象。由此可見,開發商面對當前疲軟的市場形勢,明顯采取了謹慎態度。
與此同時,更有部分房地產企業開始拋售資產,轉而投資海外。5月12日,百聯集團有限公司掛牌轉讓其持有的三個房地產公司的100%股權及債權,合計金額達72.6億元。而此前,南京中北、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瑞安房地產等紛紛拋售旗下物業或房地產項目。宇博智業了解,據仲量聯行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中國機構投資者對海外房地產投資額同比增加25%,達到21億美元,在海外的住房開發項目支出飆升至11億美元,同比暴增80%。
開發商對國內市場觀望,銀行、投資者也同樣表現出信心不足。據在線金融搜索平臺“融360”對國內23個重點城市、近400家銀行的房貸產品進行摸底調查后,發布的4月份房貸分析報告顯示,在調查的23個重點城市中,有16個城市出現停貸現象。停貸的銀行以股份制商業銀行居多,其中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自去年開始已撤離房貸市場;花旗銀行最近也停止房貸發放;還有一些商業銀行,如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則將首套房貸利率設為基準上浮20%。
在信貸緊縮壓力的影響下,房地產資金境況堪憂。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稱,國內貸款增速明顯回落,外資投入同比顯著下降,定金和預期收入以及個人按揭貸款也開始出現下降趨勢。
1—4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37200億元,同比增長4.5%,增速比1—3月份回落2.1個百分點。其中,國內貸款7709億元,增長16.5%;利用外資116億元,下降28.7%;自籌資金14376億元,增長11.0%;其他資金14999億元,下降5.5%。在其他資金中,定金及預收款9019億元,下降7.8%;個人按揭貸款4238億元,下降3.1%。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全球電子陶瓷行業市場深度調查與2025-2025年投資發展分析研究報告了解到,面對樓市倒春寒,國家并沒有像往年一樣出臺救市政策,相反表現出極其的克制與冷靜。5月14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就對媒體表示,中國的基本經濟狀況并沒有發生變化,不會推出大規模的刺激措施來平復短期的增長波動。
不過,近期業內紛傳各地松綁政策,如安徽銅陵、天津濱海新區、南寧、無錫、杭州、廣州南沙、佛山高明等10多個城市都有曲線救市跡象,但基本上都是處于“隨叫隨停”狀態,官方隨時出來否認。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理事陳寶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未來房地產朝著以市場手段調節為主、行政手段干預逐漸退出的方向發展。”
房地產艱難的日子,還會繼續,可能會很長。在這樣的形勢下,陶瓷行業將會出現怎樣的產業調整,來應對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