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指數研究院7月7發布《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市場交易情報27期(2014.6.30-7.6)》,CREIS中指數據顯示,第27周監測的40個城市累計成交面積結束連續3周上行態勢,環比下降8%,其中28個城市環比下降;較去年同期下降18%,其中同比下降城市有26個。具體來看,本周,中指監測的17個主要城市庫存總量在上周短暫下滑之后再度回升,環比微增0.13%,近半數城市環比上漲。重點監測的城市中,合肥降幅最大,為6.8%,其次為廣州,下降1.55%;其余代表城市庫存降幅均未超過1%。寧波、上海庫存反彈增漲,環比上漲2.7%和2.3%,南京、廈門、東營、深圳可售面積環比增幅均超過1%.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本周房企銷售業績不佳,40個主要城市累計成交面積有所下降,樓市總體成交量下降;其次,上海、寧波等地本周庫存量有所上升,這表明在市場觀望的情緒下,房企促銷只能一時的提高成交量,通過打折以及加大優惠力度等,但是市場整體情況仍然不容樂觀,另外有不少新項目,面向市場,持續竣工的項目也導致市場供給的增加。

房企去年下半年高價拿地,到今年9月、10月份,大概有12到15個月的建設周期,如果按照正常的項目開展,“金九銀十”期間將開盤出售,而實際情況是,去年不少“地王”項目,如今卻到了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也不乏開發商拿地之后,有意放慢項目建設進度,有的甚至就直接暫時閑置,成為農田菜園。這也算是根據市場行情發展,而不得以做出的策略。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2-2016年房地產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預測分析報告》了解,放緩建設周期,一方面,能夠緩解房企資金鏈壓力;另一方面,延期項目進入市場的時間,有望跨過當前市場低迷期,在市場回暖期將項目推向市場,銷售業績和盈利水平更有保障。
杭州地王尤其多,杭州也是最先降價的城市,杭州目前也成為讓不少房企頭疼的地方。2012年10月,中海地產以總價近55.9億元同時配建9.81萬平方米金融城高級人才公寓成功摘牌一塊位于錢江新城邊上的稀缺沿江寶地,而實際上總的土地成本為61.5億元。加上基本的財務費用和6000元/平方米的建安成本,其可售商品房理論上的剛性成本價已達38000元/平方米以上。若再加上營銷費用、管理費用和其他隱性成本,中海該項目中海御道路一號的一期成本在4萬元/平方米左右。
據宇博智業研究中心了解,如此高的成本,打造高端地產項目,在樓市熱銷期還有望得到一個較好的盈利水平,而在當前樓市發展水平下,則成為燙手的山芋,至今項目成交量為零,為了避免給外界留下不好的印象,項目索性暫不開盤,這將增加企業管理成本并導致資金沉淀。低端剛需房項目,可以通過降價跑量來迅速吸引顧客并實現快速銷售,從而降低風險、回收成本;高端項目則不得不延遲入市以期后市,這也是一種策略。當前房地產市場表現不佳,但是長遠看我國樓市依然有成長、發展的空間,通過前期的蓄客以及購房者資金的累積,年內的“金九銀十”或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