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盛資產是一家英國投資管理公司,1997年成立,目前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250億美元。
元盛資產多元化投資策略由管理賬戶和元盛期貨基金組成,利用不同的模型,在全球100多個期貨市場進行交易,涉及廣泛層面的資產及環球證券投資。元盛期貨基金是元盛的旗艦基金,亦是運營時間最長的基金。
CTA基金產品受到中國投資者青睞
“2012年剛介入中國市場時,最大的挑戰在于當時市場中所謂的無風險回報率太高了。”即便現在回過頭看當時中國市場中高企的投資者回報預期,田野依然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在經歷過此前數年連續的爆發式增長,2012年中國信托資產管理規模突破7萬億元,一舉躍升至僅次于商業銀行業的第二大資產規模的金融行業。與此同步,中國市場中信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也直線上升,大大提升了國內資產管理領域中的投資者回報預期。
“當時投資者心中無風險的回報率可能在10%甚至更高,導致一些信托產品開售便被秒殺。”田野回憶道,由于投資者認為信托產品風險很低甚至沒有風險,高企的市場無風險回報預期,令包括CTA產品在內的其他類型的金融理財產品都感受到了很大壓力。“但我們當時就判斷如此高的無風險投資回報率不可能長期持續,隨著投資者對收益預期的理性回歸,CTA基金產品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所謂CTA,是指商品交易顧問(Commodity TradingAdvisor),是期貨行業中的一種基金管理方式,是對沖基金投資策略的一種類型。CTA可以直接代理客戶在商品期貨市場進行交易,或者提供商品期貨、期權及相關衍生品種的操作建議及研究報告,其收益來自于各種商品、金融衍生品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由于投資期貨等衍生品具有保證金交易、多空雙向操作等特點,使CTA具備了收益相對穩定的特點,受到了高凈值客戶及機構投資者的歡迎。
盡管當時面臨著巨大的市場挑戰,但作為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CTA基金公司,元盛資產依然選擇試水中國市場。2012年8月,華寶興業基金與元盛資產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在國內發行首只CTA專戶產品——華寶興業“元盛一號”管理期貨專戶。該產品運用量化投資策略進行交易,跟蹤市場的中長期趨勢。據了解,該只產品成立至今,其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7%。其后,華寶興業基金與元盛資產合作相繼推出了多只CTA專戶產品,其總體資產管理規模超過6億元,整體表現也都不錯。
“隨著近兩年來中國市場整體投資預期的理性回歸,CTA策略產品越來越受到中國投資者的關注和青睞。”田野表示,投資回報預期的理性回歸最關鍵的是投資者理念的成熟。在經歷過市場的洗禮后,高風險、高收益與低風險、低收益的觀念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理解并接受。而在具體的投資操作中,投資者風險管理能力的差異是決定收益高低的因素之一。
“管理投資風險最有效的辦法是分散化、多元化。”田野向期貨日報記者說道,這就要求投資者必須進行合理的資產配置,通俗來講就是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目前在中國市場,特別是對于高凈值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除了股票、房地產等大類資產外,其他配置選擇相對較少。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大類資產大多與經濟周期、宏觀經濟等有著密切關系,容易受到整體經濟波動的影響。而對于CTA基金來說,其與股票等大類資產的相關性不強,加之其雙向交易機制,較好的收益表現能夠為整個投資組合增色不少。
CTA基金主力客戶是大型機構投資者
過去兩年多來,中國股票市場整體低迷,信托產品兌付危機頻現,CTA基金優異穩健的表現的確吸引了不少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目前中國CTA基金具有不錯的風險收益比,隨著市場整體形勢改善,CTA基金有望迎來配置的黃金時期。
盡管目前中國CTA基金發展勢頭迅猛,但距離國際成熟市場仍有不小差距。據有關數據統計,2000年全球采用CTA策略的基金總規模不過379億美元,到了2013年整體規模則超過了3370億美元,十幾年間規模增幅達8倍。
“與國際成熟市場相比,目前中國機構投資者對CTA基金的主動配置比例還很低,未來提升的空間還很大。”田野告訴期貨日報記者,目前國際市場包括保險基金、養老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組合中,CTA基金所占的比例不小且持續提升。其原因主要在于CTA基金與傳統投資的品種相關性很小,有利于優化資產配置,而且CTA基金投資范圍廣,有利于分散風險等。
田野表示,由于目前CTA基金主要投資于期貨等衍生品,導致中國一些大型機構投資者對CTA基金的風險收益比心存疑慮。其實,期貨的風險跟期貨產品風險完全是兩回事兒。由于采用保證金交易,期貨本身的杠桿有放大風險收益的效果,但是CTA基金的杠桿是由管理人控制的,有能力增加杠桿不代表實際的杠桿就高。
“我們期待CTA基金未來能向中國機構投資者開放。”田野說道,比如,從保險公司整體的投資組合來看,目前股票、固定收益等是其主要投資標的,如果能將關聯度低又有絕對收益等特點的CTA基金也納入其投資范圍,既可以很好地改善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質量,同時也有利于提升中國期貨市場的整體服務能力。
CTA基金的快速發展,一方面有賴于個人及機構投資者的廣泛參與,另一方面也需要品種豐富、流動性好的期貨等衍生品市場作基礎。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中國期貨市場品種日益豐富,目前上市交易的品種覆蓋了有色金屬、能源化工、貴金屬、農產品等,不少品種的成交規模也都位居全球前列。而且,中國在股指、固定收益、外匯等金融期貨方面創新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多元化趨勢跟蹤策略’是元盛資產在全球市場中廣泛應用的策略,其特點就是多市場多品種參與交易,大量分散風險。”田野表示,目前元盛資產管理資金規模超過250億美元,投資全球各大交易所中100多個期貨產品,范圍遍及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股指、外匯、利率等多個領域。
據介紹,目前在中國市場,元盛資產關注的期貨品種已經超過30個,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屬、能源化工、貴金屬、農產品、股指等交易活躍及市場流動性好的期貨品種上。“中國商品期貨基本覆蓋了主要的行業領域,但金融期貨品種仍有待豐富。”田野告訴期貨日報記者。
目前元盛資產在全球市場的交易已經覆蓋了FICC,即固定收益證券(FixIncome,FI)、貨幣(Currency)和商品(Commodity)。在中國金融期貨領域內,元盛資產的策略加入了股指期貨,最近也開始加入國債期貨。中國未來如果能夠進一步推出不同類型的股指期貨、不同長短期限的國債期貨以及外匯期貨,將會給CTA基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投資標的,從而豐富其投資策略,提升其業績表現。
CTA基金成功的秘訣是多元化投資
1997年,元盛資產成立,公司從最初200萬美元的資產管理規模發展到現在超過250億美元。截至2013年7月,元盛資產的旗艦CTA基金獲得了14.49%的復合年均回報率,遠遠超越同期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均回報率。對于目前中國蓬勃發展的CTA基金,元盛資產身上顯然有不少經驗值得借鑒。
“對資產管理人來說,能夠在市場逆境中生存是最重要的。”田野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未來的發展機會,才能有進一步成長壯大的可能。例如,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襲來時,標準普爾500指數大跌37%,對沖基金紛紛遭受重創,元盛資產的旗艦CTA基金卻獲得了20.99%的正收益。“2008年的金融市場對很多CTA基金來說其實一個很好的機遇,2008年后很多機構投資者轉而關注CTA基金,使整個行業得到了空前發展。但是假設一個CTA基金恰好在2008年之前被市場所淘汰,那么它就完全錯過了這樣一個歷史性的發展機會。”田野說。
盡管CTA基金能實現絕對回報,但其并不是沒有風險。由于交易標的期貨等衍生品是杠桿交易,如果控制不好倉位,一旦面臨市場反方向劇烈波動就可能被市場清洗出去。
“我們的策略核心是多元化趨勢交易策略。”田野向期貨日報記者解釋說,這一策略是通過大量的數據來分析跟蹤并預測市場價格的走勢規律,同時進行交易決策。在具體操作上,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力求降低交易品種間的相關性,動態地分配品種倉位,以確保不會受到市場致命的傷害。

眾所周知,在紛繁復雜的市場博弈中,交易策略的趨同性不可避免,而策略研究升級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此方面,元盛資產就非常重視策略的研發和更新。
“從創建公司以來,創始人DavidHarding一直主持領導研發部門的工作。”田野說,目前公司員工有325人,近一半都是研發人員,每年的研究經費支出都在數千萬美元以上。如同“多元化投資策略”一樣,策略研發人員的學術教育背景也非常多元化,既有學物理的,也有學氣象的,既有學統計的,也有學金融的。
“多元化的學術背景擴大了策略研發的視野。”田野認為,策略研究是一個合作的過程,由一個龐大的團隊運作,是整個研發流程在創造價值,而不是個人在創造價值。此外,公司交易策略的執行多數都是程序化交易,人工交易的比例非常低,這都避免了由于人為因素而影響交易策略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中國CTA基金尚處于起步階段,但目前也已涌現出不少投資優異的CTA基金管理人。未來隨著中國CTA基金的快速發展,不同基金管理人及其團隊的比拼可能會更加激烈。對此,田野認為,高水平CTA基金管理人的涌現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個好事情,這將促使CTA基金管理人不同類型風格的形成。伴隨著CTA基金市場資金承載能力的提升,未來可能會出現基金之基金(FundOf Funds)或者管理人之管理人(Manager ofManagers)的資產管理方式,不論是對個人還是大型機構投資者來說,都將會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盡管中國CTA基金行業發展時間并不長,但我們在參與中國市場的幾年間還是學到很多東西。”田野表示,四年多的市場數據積累和分析為后續策略研發打好了基礎,同時對包括市場流動性、市場沖擊成本的認識也有很大提高。“未來伴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CTA基金行業必定會有更大發展,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需求也必將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