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紡織行業的外部形勢及行業開局有所好轉,但形勢依然錯綜復雜,行業確保穩定運行、加快轉型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
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2012年全行業上下“堅定信心共渡難關”,最終實現了平穩發展。新的一年,紡織行業的外部形勢及行業開局有所好轉,但形勢依然錯綜復雜,行業確保穩定運行、加快轉型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
2013年紡織行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國際經濟形勢仍充滿變數,國內棉花體制而形成的各種不利影響、生產要素成本上漲等問題依然存在,節能環保壓力更為突出。而同時,國內市場環境將逐步有所好轉;企業內在需求與環境倒逼作用將促進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加速推進,進一步增強行業內生發展動力與活力。總體判斷,2013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具備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增速逐步提升的內外條件。當前,需要清醒認識的是行業現已實質性的進入到從規模數量增長階段,到深度轉型調整周期。正確認識國內外宏觀環境及國內政策對行業影響,客觀、全面把握形勢變化對行業發展要求,著力于在重要環節尋求突破,加快促進行業的轉型升級已經十分緊迫,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行業發展依然面臨著難得的機遇
一是穩定有利的國內環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基本面長期趨好,行業發展任務與國家經濟發展強調穩中求進,著力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宏觀發展目標協調同步;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紡織行業具有高度市場化特征,從長遠看,發展中的阻力會逐步減少和消除。
二是潛力巨大的內需支撐。國家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強保障民生,著力縮小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將循序漸進激發內需潛力;醫療、衛生、建筑、交通等產業穩步發展,航空航天、環境保護等戰略性新型產業興起,使紡織纖維材料與制品的應用領域大幅拓展,為紡織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支持。
三是不斷升級的技術基礎。我國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現代電子信息、精密制造、化工、生物等領域進一步創新發展,將為紡織行業提供更好的物質基礎與技術支撐;全球科技創新進程在國際金融危機后明顯加速,有利于行業更好地引進吸收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
四是邁向高端的戰略時機。以高新技術纖維、高端紡織裝備、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為代表的一批高端紡織科技成為國際紡織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其中部分技術在發達國家也仍處于起步階段,為我國紡織行業加快創新發展、縮小與強國之間的差距提供機遇。
2.行業面臨的各種外部風險挑戰依然嚴峻
一是綜合成本持續提升。我國經濟持續增長推動各種生產要素價格持續上升,2013年,受貨幣流動性因素影響,國內各種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壓力比上年更為明顯。其中勞動用工價格的剛性上漲特征尤為明顯;企業融資、土地使用、營銷渠道等費用加重,棉花管理、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潛在政策性成本增加問題突出,有效緩解不斷加大的各種成本壓力已成為當前的急迫任務。
二是節能環保形勢嚴峻。國家及地方在節能環保方面的量化任務、新排放標準要求,以及來自社會層面的輿論和國內外環境組織的壓力不斷增加,不僅使紡織企業面臨提標改造任務艱巨、投入增加、資金緊張等問題,印染行業更出現了準入、用地、融資多方受限的情況,產業鏈中間環節發展空間狹小,長期將形成瓶頸制約,對行業發展全局產生嚴重影響。
三是棉花政策影響突出。國內現行棉花管理政策打破了市場的調節作用,不僅引起了內外棉價差拉大,棉紡產業鏈競爭力嚴重削弱,效益惡化,更造成了國產棉品質大幅下降,以及棉紗大量進口削弱紡織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等更為長遠和深層的負面影響。2013年國儲棉已成為國內棉花主要供給渠道,進口配額發放情況,儲備棉拋售價格,棉花品質等問題都將對行業運行產生重要影響。
四是區域結構調整放緩。由于行業近年的經濟形勢嚴峻,導致投資者對中西部的發展信心受到一定影響,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增長出現明顯回落,而一些地方在土地、勞動力、資金、環保等相關建設和發展條件方面,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難以滿足投資者的要求,帶來一些區域間轉移性投資項目運作減緩甚至停滯,區域結構調整的整體趨勢放緩。
五是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伴隨著國際紡織產業布局調整,部分發展中國家紡織服裝加工環節快速發展,國際市場份額日益提升,雖然尚不足以動搖我國的長期領先地位,但我國制造成本在國際比較中處于明顯劣勢,在國際市場尚缺乏回升動力的情況下,部分加工型小微企業生存問題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