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制藥工業網】遼寧發改委副主任劉煥鑫表示,要著力強化新興潛力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帶動東北地區經濟快速增長。
據遼寧日報報道,遼寧省發改委副主任劉煥鑫表示,中央11號文件是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首要解決的問題,而《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把優化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作為首要任務,說明東北地區進一步實現振興要把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要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作為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增強工業發展后勁的重要抓手。
上月初,大連船用推進器有限公司與中國神飛船舶有限公司簽訂訂單,為對方制造6,000多萬元的船用推進器。作為國內最大的船用推進器制造商,大連船用公司能拿到這樣大的訂單得益于政府搭建的環渤海區域船舶配套對接平臺,得益于振興戰略的實施。
“做強具有優勢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和原材料工業,做大高技術產業”是遼寧沿海經濟帶產業發展重點。自2025年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啟動以來,國家與遼寧省“十一五”規劃都提出了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現在,裝備制造、石化、冶金和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遼寧的四大支柱產業。2025年上半年,裝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1,122.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1.7%,同比增長17.3%;冶金、農產品加工業分別完成增加值696.7億元和70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8%和18.5%;石化工業完成增加值556.4億元。
“抓住了這四大支柱產業,就抓住了遼寧工業體系的根本。”劉煥鑫表示,要結合遼寧實際尋找優勢挖掘市場,作大作強,尋找劣勢搞好改造。
“優化的經濟結構有利于推動建立科學合理的現代產業結構。”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工業處張曉明處長認為,現代產業結構包含五大內涵:即產業構成主體即企業制度的合理化;產業的技術高端化,區域產業技術能力向高端化邁進,向世界前沿水平靠攏;產業的產品新型化;產業配套完整化和生產規模化,要求產業具備產品設計、零部件制造、組裝及系統服務等完整服務體系,實現產品生產規模化;產業服務體系的便捷化、專業化。
“《若干意見》首先明確提出要優化產業結構、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強調進一步打破地區、行業、所有制界限,優化資源配置,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進而實現企業制度合理化。”張曉明認為,體制和機制是最重要的生產力,加速國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仍是我省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用“推進裝備制造、鋼鐵、石化、汽車等傳統優勢產業結構調整”,來改善產業技術結構,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適應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強調“積極培育新興潛力型產業”,促進產業的產品新型化。就遼寧而言,生物制藥產業,新能源產業、新能源汽車、軟件外包業、海洋工程、機器人及數控加工機械等產業都屬于新興潛力產業,進一步上規模、上水平;強調“扶持重點產業集聚區加快發展”,以此實現產業配套化和產業規模化發展模式。通過發展產業集群可以實現產業配套化。而發展產業集聚區能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實現較大的經濟總量;以“制定物流業、旅游業發展專項規劃,推進文化產業、旅游業和服務外包、金融業發展”,來推進產業服務體系的便捷化和專業化。
“振興戰略的實施,遼寧工業主導產業發展思路已經基本明確,但當前遼寧正處于工業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面臨著工業化進程加快和經濟增長方式改善的雙重壓力。短期內,遼寧乃至全國資源緊約束、勞動力就業緊張的狀況難以改變,市場競爭將逐步加劇。”省發改委副主任劉煥鑫認為在這種背景下,《若干意見》提出大力培育新興潛力產業,促進工業潛力型產業的成長,以此化解各種制約因素,帶動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和穩定增長,意義不同凡響。
培育和發展新興潛力產業,劉煥鑫建議要著力強化新興潛力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因企而異,采取不同技術創新模式,完善潛力型企業科技管理、運行機制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搭建科技創新基礎條件平臺。制定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新興潛力型產業。研究制定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貿易以及人才支撐等政策。立足遼寧省情,以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為龍頭,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和機制創新為動力,圍繞骨干企業大力發展生產型服務業和零配件,形成推動老工業基地發展的新經濟增長極。在工業價值鏈上盡快實現由低附加值、低端產品向高附加值、高端產品轉變,實現由新興產業向主導支柱產業轉變。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延長產業鏈條,打造具有遼寧特色的新興潛力型產業集群。
更多生物制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生物制藥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