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前召開的北京市水產工作會信息,在市水產處、推廣站、漁政站、水產研究所和區縣漁業主管部門共同努力下,上半年北京水產工作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監管水產品質量安全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北京市水產處積極落實增殖水生生物資源的年度目標,今年上半年共投放“四大家魚”和觀賞魚苗1092.59萬尾,投入資金430.13萬元;在積極探索投放魚苗進行政府采購的內部監管機制的過程中,取得了突破;加大資源增殖的力度,落實禁漁期、禁釣區制度,加強了打擊毒、電、炸等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出色完成農業部與北京市政府6月在密云水庫舉辦的“增殖水生生物資源,建設生態文明”主題活動。
該市以進一步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努力提升水產品質量的安全標準。一是速測面達到全覆蓋,實現了以測促執法,以執法促健康養殖的目的。二是把住了供給增殖放流的苗種安全關,在接受全國水產苗種督查中,被督查的企業均受到了農業部和督導組的好評。三是形成“一處兩站”齊抓共管的新格局。
同時,北京市水產推廣站在市農業局科教處通力支持下,今年的科技入戶新內容、新舉措均得到了有效的落實。一是認真總結和大力宣傳典型,共推出了10個典型示范,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引領作用。二是抓增長點。據分析,到2025年末,該市水產種苗、觀賞及休閑漁業將明顯增收,為“保增長”做出新貢獻。
該市提出,在下半年水產工作中需要重點解決3個問題:一是水產養殖環節、運輸環節及銷售環節的質量安全,監管的壓力未減。二是全行業的基礎設施亟待改造和提升,新技術、新良種、新設備的供給與需求間的矛盾不斷增加;三是部分種苗企業運行機制落后,沒有及時引進先進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影響和制約種業的擴規與提質。
同時,主管部門認真思考北京都市型現代漁業的未來走向,力爭做好明年全市都市型現代漁業發展的策劃與準備工作,包括全市水產養殖池塘投擴建設工程、水產品質量安全在養殖與市場兩大環節的新機制探索、編制水產種業規劃等方面,將聯合規劃部門和相關單位共同制定北京都市型現代漁業發展規劃。
更多漁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漁業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